三、拜客禮
拜客禮儀乃婚嫁禮儀的高峰階段,最受主客各方的重視和關注。尚在1956年之前,多數(shù)地方還沿用老的拜客禮儀,拜客時在婚禮堂口鋪一張?zhí)J席,新郎新娘皆行的作揖、跪拜、叩首之大禮(當時,早晨行家禮也是如此,1958年后普遍改為行鞠躬禮)。主持人(又稱喝禮人、司儀等)領著一對新人,從紅葉(亦稱月老、大媒、介紹人等)開始,到舅家(上下兩代舅家亦稱老小渭家)、姑家、姨家、姐家及表親、朋客等分別不同類型,逐一提名由新人給予行禮,一般沒有詩文語句的渲染。
到上世紀70年代以后,隨著文化水平和社會文明程度的普遍提高,盡管拜客禮儀基本層次排列順序沒有大的變化,但拜客時主持人的言詞,已隨著時代前進的步伐和社會形勢的不斷變化,也變得越來越豐富多彩了;臼恰耙荒暌粋樣,十年一個檔”。且縣城、集鎮(zhèn)、鄉(xiāng)村等不同階層,東南西北等不同地域,其拜客禮儀的策劃及所用詞語組織也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個時期、同一個村的婚事,拜客禮儀由于主持人的風格不同,其禮儀策劃和主持詞的組織用語也千差萬別,各具特點。下面僅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一個時段,由舊到新過渡,城鄉(xiāng)兩地皆宜,士農(nóng)雅俗相兼的拜客禮儀主持詞為例:
各位親朋、各位鄉(xiāng)黨(城里則稱女士們、先生們、同志們、朋友們)全體來賓:
大家好!婚禮值良辰,喜鵲報佳音。在這個吉祥如意的大喜日子里,×××先生和×××女士為令郎舉行新婚慶典,各方貴客盛情道賀,農(nóng)家小院(城里則稱賓館餐廳)分外熱鬧;婚禮堂上高朋滿座,五彩繽紛喜開顏笑;一對新人登場來到,喜慶婚典鳴放鞭炮!正式婚禮,現(xiàn)在開始!
待鞭炮放過之后,先進行宣讀結婚證書,一般由當?shù)剜l(xiāng)、村干部或單位領導宣讀。接著便是證婚人講話或來賓代表講話,如是自由戀愛的,則由一對新人介紹戀愛經(jīng)過,最后由事主人向全體來賓致答謝詞。在這之后,由新郎的舅家給一對新人披紅。披紅一畢,向來賓行禮。
在進行上述程序時,有些具有詩文才華的主持人,往往在每個程序的開始和結束,都會有兩句或四句順口詼諧押韻的引言和結語。如宣讀結婚證時先說道:
婚姻自主守法令,首先宣讀結婚證。
宣讀結婚證之后又說道:
合法證書拿到手,要珍重互愛到永久。
再如證婚人或來賓代表講話前說道:
素為摯友情無限,有知心話兒講當面。
講話之后又說道:
字字如玉貴似金,要時刻銘記放在心。
在事主人致答謝詞前說到:
主人今天好心情,向各位嘉賓表赤誠。
答謝之后又說道:
主人心誠意厚情無限,肯定有瓊漿海鮮好酒宴。
舅家披紅之前說道:
拜客大禮尚未行,先請舅家來披紅。
披紅之后又說道:
舅家贈紅質量精,敬謝舅家三鞠躬。
行拜客禮一般按介紹人,及各層次親戚、新親(即女方娘家來客),雙方單位來客,同學朋友,本村鄉(xiāng)黨等次序進行(也有適當調(diào)整的)。每個層次進行之前,先有四至六句順口押韻甚至風趣詼諧之引言,說完引言,由一對新人向客人同時行三鞠躬禮。
如在給介紹人行禮前的引言說道:
紅葉紅娘牽紅線,為成婚事任勞怨。
今日成就花燭喜,感謝大媒當行禮。
若雙方完全是戀愛結婚的則改為新的內(nèi)容:
志同道合情意投,恩愛夫妻講自由。
月老出面結并蒂,今日席前先謝酬。
如給上下兩代舅家行禮時說道:
水有源來樹有根,老小渭家是至親。
外甥婚事多關照,以禮相謝表敬心。
如給姑姨家等親戚行禮時說道:
各方親戚多關懷,不辭勞苦遠方來。
搭禮贈物行賀儀,席前致謝要牢記。
(此項因包括親戚范圍較廣,具體鞠躬時還要即席說明親戚關系、位份)。
如給新親(女方娘家來的客人)行禮時說道:
娘家育女非等閑,二十余載度暑寒。
今日陪嫁送親到,以禮敬謝表情緣。
如一主人在政府工作,在給孩子結婚拜政府部門來客時說道:
機關風雨數(shù)春秋,一起工作繪藍圖。
今日賀喜來席前,敬祝友誼萬萬年。
如給同學朋友行禮時說道:
同學朋友情誼長,孩時之交更難忘。
喜逢吉日來賀儀,友誼長存勿忘記。
如給戰(zhàn)友行禮時說道:
投筆從戎保邊疆,同時扛槍上戰(zhàn)場。
昔日戰(zhàn)友來賀喜,鞠躬致謝當行禮。
如有的新婚夫婦皆為學校教師,在行禮謝同事時說道:
同在學校作園丁,澆桃育李費苦工。 (責任編輯:陳冬梅)
甘為人梯培新秀,鞠躬敬意表不夠。
如謝鄉(xiāng)黨鄰居方面的客人時說道:
鄉(xiāng)黨近鄰情誼厚,為了婚事多幫助。
幫忙操心又搭禮,鞠躬敬謝都歡喜。
以上對來客致謝方面的言詞僅舉數(shù)例,因各婚事來客,涉及方方面面,千差萬別,故對多方面客人的謝詞尚未涉及。如工商業(yè)、建筑業(yè)、服務業(yè)等等。在行禮時既有含概面較大的籠統(tǒng)性謝禮詞,也有分類較細的謝禮詞,皆無定論,乃視其情況、環(huán)境、時間靈活運用。
另外,除拜謝客人之外,城里人結婚普遍在賓館、酒店舉行,同時動用司機較多。且涉及酒店獻花、謝司機、服務員等儀程。在此順便分述之:
如酒店在獻花前主持人說道:(此項程序一般在披紅之后拜客之前)
××酒店譽中華,義高情深大家夸。
今為喜事有贈賀,派來代表獻香花。
獻花之后又說道:
花兒美來花兒紅,一枝一葉總關情。
接花在手謝厚意,祝全體職工都順利。
如在拜謝開車司機時說道:
大紅喜字貼車前,身負重托銘心田。
安全迎得佳人到,應該在此行禮貌。
如在拜謝餐廳廚師及服務員時說道:
××酒店好名聲,全憑廚師手藝精。
各位服務很完美,真誠感謝不耍嘴。
在行完拜客禮之后,到開席之前,也有由主持人或其他人士誦《祝酒詞》或《行酒令》的,其體裁有七言古風、新老詞曲、順口溜等等,但一般并不多用,而最后的客套道謙之話卻是少不了的。有用散文式的,有打油詩句式的,然普遍為了通俗風趣,一聽就明白,多用順口溜作結。
如唯恐禮儀有疏漏之處時說道:
由于人忙少記性,把誰忘記說不清。
希望大家別計較,最后再鞠三個躬。
再如唯恐招待不周到時說道:
婚禮大典非等閑,各項準備難周全。
吃喝招待不到處,希望大家多包涵。
婚禮結束后,將宣布開席時又說道:
婚禮在此算一段,斟酒舉杯開喜宴!
下邊請執(zhí)事者各執(zhí)其事,提酒開席!
開席之后,事主人及新婚夫婦,先后逐席為來賓敬酒,亦稱看酒。(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之前,尚無新婚夫婦看酒之例)
四、謝執(zhí)事禮儀
謝執(zhí)事禮儀一般包含兩個層次。一是在結婚日的宴席之先,按習俗要求給洞房中所安排的內(nèi)席需上偏飯(此習緣于上世紀五十年代,一般多在農(nóng)村,由于早晨娶親在凌晨5點左右,新人拜堂后雖已吃過一頓早飯,但距下午坐席時間太長,故中午前給增加一餐,稱之為偏飯,即偏吃另待之意)。由于偏飯是加餐,給廚師增加了麻煩,故須先拜廚師(亦稱拜廚長),由主持人領上新娘(新娘由送女者其中一人相陪)在做餐處向廚師行禮。二是在待客之后,請執(zhí)事吃飯之時,向廚師及全體執(zhí)事行禮。這時的禮儀一般由主家的族中人主持(因原主持禮儀者也應在受謝人之列)。
下面分層敘述此項禮儀:
1、偏飯之前拜廚師禮:送女者一人陪上新娘子(到后來由一對新人同時行禮),由主持人引領來到做席飯之處,只聽主持人說道:
今日清晨拜花氈,忙忙碌碌到午間。
感謝廚師真能干,行禮一畢上偏飯。
在行禮之時,分別尊稱廚師的大名和輩份,逐一行三鞠躬禮。這項禮儀由上世紀五十年代初的只拜廚師,后來又演變增加到為幫廚子(即廚師助理)也要行禮。再到后來,在場其他男女執(zhí)事也爭著要為之行禮。主持人在這喜慶場面之中,為了大家都高興,就滿足要求,隨機說道:
不用喊不要爭,無非多鞠幾個躬。
我來叫大家聽,繼續(xù)行禮來鞠躬。
這時已不能按姓名和稱呼逐一行禮,只分別按大層次行禮,如幫廚的(廚師助理)男執(zhí)事、女執(zhí)事等。當其他執(zhí)事嫌沒有逐個行禮,繼續(xù)要求時,只聽主持人說道:
此項禮儀算完成,下面工作要進行。
等到席畢客走后,給每人行禮謝厚情。
此項行禮以畢,送女者陪新娘子回房,招呼大家按照安排,各行其事。(此項禮儀凡在農(nóng)村結婚者一直沿用,城里飯店結婚不用)
2、下午客走后謝執(zhí)事禮儀。此項禮儀多在招待執(zhí)事時進行。一般在結婚當天,也有因當日客走太晚到婚事的第二天才行此禮!拔母铩敝,普遍由新娘子一人來行禮,上世紀70年代后又演變?yōu)樾禄榉蚱薅送瑫r行謝執(zhí)事禮。由族中人主持,一般是“干碟子硬碗”,沒有文彩類的詩詞順口溜,只是懇切表達主人對大家?guī)滋靵淼男燎趧诶郏乱愿兄x之類的言詞,按執(zhí)事名單,提名鞠躬。名字叫完,算是禮儀完畢。
也還有些愛戲耍的執(zhí)事,對族中人所主持的謝執(zhí)事禮儀尚不滿意,接過族中主持人手中的執(zhí)事名單,先用自己臨時所編的幾句順口溜說道:
從昨天來到今天,大家忙了整兩天。
剛才謝禮太簡單,下來主持我承擔。
此刻眾執(zhí)事一齊鼓掌叫好,既夸其有立地之才,又贊其繼續(xù)行禮之舉。這愛戲耍的執(zhí)事,在主持新人行謝執(zhí)事禮時,往往會多出歪點子。如把一個執(zhí)事先叫奶名,后叫大名,再呼外號,目的是為了叫新娘子多行禮。這在“文革”前,只新娘子一人行禮時倒還好哄,因新娘子不知底細,“文革”后演變?yōu)樾禄榉驄D同時行禮,對新郎就哄不過去了,往往是新娘看著新郎的動作行事。因此,對一人連叫三個名字,行三次禮的戲耍后來就行不通了。到1980年前后,普遍都改為由主持人,按各執(zhí)事的工作類型,編成順口溜為執(zhí)事行禮。
如拜廚師時說道:
掌廚大師手藝強,蒸炒烹調(diào)分外忙,
道道佳肴有特色,宴席香溢美名揚。
給廚師及各位助理鞠躬之后,又對其他男女執(zhí)事分別按類型行禮。
如對前院執(zhí)事行禮時說道:
為一對新人結鳳鸞,熱心幫忙不停閑,
搭棚擺桌巧布置,高掛紅燈貼喜聯(lián)。
端菜送湯忙招待,一片熱誠不嫌煩。
各項服務多周到,行禮相謝表心田。
謝畢前院執(zhí)事,又向后院執(zhí)事行謝禮說道:
后勤組來很辛苦,樣樣活兒要動手。
刷鍋洗碗又摘菜,劈柴擔水干不休。
壓面蒸饃更辛苦,忙了里頭忙外頭。
為了簡便,在行禮時有的總的行三鞠躬禮,也有的按男女或分老中青幾個不同年齡層次,分別給行三鞠躬禮的。隨著社會生活條件的進化,如變燒柴為燒煤--液化氣--電磁灶;變蒸饃為訂購饃等等。在謝執(zhí)事時,其言詞組織也就隨著其具體事項的進化而變化。因其變化內(nèi)容太多,語言組織形式各異,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在招待執(zhí)事中,亦有如待客時,事主人及新婚夫婦看酒之規(guī))
至于小舅子繳鑰匙、新婚之夜鬧洞房、婚后族中拜大小、新婚三日家規(guī)家禮、娘婆兩家接來送往等習俗,因縣域內(nèi)各地或有或無,或粗或細,千差萬別,講究不一,且非正式禮儀,故略之。(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