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先生講述古燈的來歷薛先生講述古燈的來歷

  在西安有位“燈迷”,20年間,他跑遍全國,收藏了上千盞古燈,各種材質(zhì),各種樣式,從戰(zhàn)國時期到近代基本都有,都是他從西安和各地的古玩市場淘來的。 “燈,不僅是照明的工具,還是一種文化。”“燈迷”薛勇說,從古至今,燈是人類使用時間最長的生活用品之一?!皟r格都不貴,貴的我也不買,我做收藏只是興 趣。”他說,除了古燈,薛勇還收藏了部分糕餅印模。

  每個朝代的燈都有收藏

  2月4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北郊的薛勇家 中。剛進(jìn)客廳就看到地板、柜子和架子上擺著各種古燈,有石頭、陶、青銅、銅、木頭,竹、鐵、錫等各種材質(zhì),樣子也都千姿百態(tài),“這些都是我最近收藏的,之 前收藏的都在老家存放,總共差不多有上千盞?!毖τ陆榻B,他拿出來一個生銹的鏤空鐵蟾蜍,要不是他介紹,根本看不出來那是盞燈,只見他將蟾蜍肚子掀起,里 面有一個小碟,是盛放燈油的。架子上還有一個刻著雙喜的銅燈,薛勇說那是清代時期專門用于婚房的喜燈,燈座是銀錠,中間是元寶,由喜字連接,遺憾的是由于 年代久遠(yuǎn),本來是成雙的喜燈,他只收藏到其中的一只。架子最下面的是石頭的猴燈,大、中、小三只猴子,頭頂都頂著燈盞,他說猴諧音侯,古人是為了激勵學(xué)子 苦讀學(xué)成稱侯。

  20年堅持古燈收藏

  “其實收藏也要看緣分!”薛勇說,他收藏的第一盞古燈是在長安區(qū),那是20年前, 他20多歲,剛參加工作時間不長,單位要求年輕人下基層鍛煉,薛勇就來到長安區(qū)的楊莊街辦陳家崖村當(dāng)社教組的組長,吃住都在老鄉(xiāng)家。一次他去一戶老鄉(xiāng)家吃 飯,看到屋子角落有一盞鐵燈,“那個時候,農(nóng)村都通了電,之前的燈都用不上了,村民就把燈和雜物堆在屋子角落里。”薛勇回憶道,他一眼就被那盞燈吸引住 了,“雖然樣子很普通,但是很古樸,很有感覺?!崩相l(xiāng)十分淳樸,看到薛勇對那盞燈感興趣,就要拿來送他,薛勇不肯白拿,就給了老鄉(xiāng)5元錢將其買了過來。后 來經(jīng)過鑒定,這盞燈是清代的鐵燈,這是薛勇收藏的第一盞古燈,也是一發(fā)不可收拾愛上收藏的開始。

  想給每盞燈寫詩作畫

  就 這樣,20年,薛勇收藏了上千件的古燈,“但每盞燈都不貴,價格超過一萬的燈,我就不買了。”薛勇說,收藏是一種樂趣,不能用價格來衡量。他打算請專業(yè)人 士,來給自己這些寶貝古燈作詩作畫,“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這些古燈已經(jīng)被人們放棄、遺忘,我要將它們寫下來、畫下來,然后留資料給后人,讓更多的人感受到古 人的智慧,了解古代的生活?!?/p>

  本報記者王梅 實習(xí)生李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