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滑板鞋”

  龐麥郎原名龐明濤,在陜西漢中寧強縣南沙河村長大。

  這是一座夾在大巴山和秦嶺之間的孤僻村莊,從寧強縣城出發(fā),近兩個小時車程到代家壩,從代家壩到南沙河村還要一個小時,連接村莊和外界的是一條蜿蜒的土路。

  龐明濤的家在南沙河村最東南角,一條小路的盡頭。

  家里三間平房,旁邊簡單地搭了一個廚房。平房里,一套舊沙發(fā),一邊的角落低,堆放著舊棉絮。房子是2004年蓋的,欠了很多錢。

  鄰居說,“南沙村人都比較窮,但龐家最不容易?!?/p>

  龐麥郎沒有考上高中,不去找工作,農(nóng)活干不了,也不和同齡的孩子玩,一天到晚待在屋里寫歌,看碟子,有時候搭車跑去城里上網(wǎng)。

  這讓家人無法忍受,姑父曾在親戚面前埋怨,“連個媳婦都找不到,還想當(dāng)明星。”

  龐麥郎一生氣,跑了。

龐麥郎的家鄉(xiāng)。

  他認(rèn)為家人不理解自己,立志要做“中國最國際化的歌手”。

  這也是他后來改名為約瑟翰·龐麥郎、將出生地改為臺灣的原因。“因為臺灣更國際化”。

  在外出追求音樂夢的過程中,母親給他打電話,打通,掛了;再打,又掛了。母親抹眼淚,“這還是我們的孩子嗎?”

  那些真正擁護(hù)龐麥郎的人,也幾乎沒有人真正認(rèn)同他的音樂,他們看上的,是龐麥郎的勤奮和努力。

  龐麥郎以前在酒吧工作時的一位同事告訴我,“他的歌完全不在調(diào)上,當(dāng)時看中的唯一一點,是他’有夢想’?!?/p>

  他說,龐跟很多人不一樣,一般人都會說,“我有一個夢想”,但是不去落實。龐麥郎雖然嘴上不說,但他一直在不停寫歌。

  去年初,龐麥郎和剝洋蔥(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說,他很討厭別人調(diào)侃他,因為他是認(rèn)真的。

  他講述了自己的奮斗史,曾經(jīng)拿著寫的歌,跑到北京找錄音棚做唱片,結(jié)果被騙,在地下室住了兩周,后來在要過年的時候,坐著火車回家了,“很傷心”。

  龐麥郎說,他音樂里寫的都是真實的。在他的歌詞里,母親鼓勵他“將來會找到的”。

  他也說,“將來會找到的,”滑板鞋就是他的音樂夢想。

  當(dāng)時,《我的滑板鞋》正在街頭巷尾循環(huán),盡管陷入身份造假爭議,卻紅的發(fā)紫。

  “以前吃了那么多苦,現(xiàn)在不是成功了嗎?”龐麥郎說。

   曇花一現(xiàn)

  李達(dá)并不認(rèn)為龐麥郎成功了。

  聽到龐麥郎“開演唱會”,李達(dá)“內(nèi)心呵呵了一下。”他將之定位為“過氣網(wǎng)紅”的“回光返照”。“我敢說,沒有多少人會本著藝術(shù)欣賞的目的去看演唱會,大部分人是去看熱鬧的。”

  李達(dá)也是一個90后,他不但是龐麥郎曾經(jīng)的合作伙伴——一年前,他幫助龐麥郎制作MV、負(fù)責(zé)包裝龐麥郎,還曾是龐麥郎的粉絲。

  “第一次接觸龐麥郎,心里很激動,但接觸久了,就覺得龐麥郎和想象中不一樣。”李達(dá)所謂的不一樣,是指龐麥郎并沒有真正的音樂才華。

  “假如單純依靠他的音樂,他根本走不了這么遠(yuǎn)?!崩钸_(dá)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