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趙爭耀)2月9日,記者從“西安中國書法藝術(shù)博物館首批100件秦封泥精品確定為國家等級文物新聞發(fā)布會”上獲悉,經(jīng)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鑒定,西安中國書法藝術(shù)博物館館藏的100件秦封泥被確定為國家等級文物,其中“右丞相印”等5件為國家一級文物。
據(jù) 陜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介紹,去年12月,陜西省文物鑒定委員會組織專家對西安中國書法藝術(shù)博物館館藏明清以前154件文物進行了現(xiàn)場考察和確 認,最后104件代表性文物被確定為國家等級文物,其中秦封泥100件,“右丞相印”“廷尉之印”“四川太守”“少府”“西鹽”等5件為一級文物;“陽陵 禁丞”“驪山飤官”“內(nèi)史之印”“蜀左織官”等15件為二級文物;“少府榦丞”“芷陽丞印”“上林丞印”“高章宦丞”“白水之苑”“公車司馬丞”等57件 為三級文物。另外,還有“王氏四神規(guī)矩鏡”1件為二級文物;“平定縣印”“武猛校尉”“盧府君墓志”3件為三級文物。
“秦封泥是秦人用 黃土塑造的一部美學(xué)史詩。這批秦封泥第一次完整地勾畫出秦官僚機構(gòu)的網(wǎng)絡(luò)圖,是認識‘三公九卿’制度的‘指南盤’?!蔽靼仓袊鴷ㄋ囆g(shù)博物館館長龐任隆 說,博物館珍藏781枚秦封泥共350個品種,幾乎囊括了三公九卿的主要部門和官職,諸如丞相、奉常、郎中令、太仆、宗正、中尉、內(nèi)史、典屬國、將作少府 等,其中“右丞相印”(國家總理)、“廷尉之印”(最高法院院長)、“少府”(皇宮事務(wù)管理部部長)、“四川太守”等為孤品,填補了秦史研究的空白。同 時,這批秦封泥第一次系統(tǒng)地揭示了一批鮮為人知的“亭里郡縣”及“宮殿苑囿”名稱,是考察秦歷史、地理演化的一部“活字典”。書法館珍藏的秦封泥中就有 102個品種153枚為秦郡縣(含地名、山名),其中73個品種為書法館獨有。況且像咸陽、藍田、高陵、長武、南鄭、閬中、洛陽、新蔡和淮陽等郡縣名,今 天還一直沿用。尤其是“底柱丞印”和“旱山丞印”的發(fā)現(xiàn),標(biāo)志著秦代旅游地理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