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新聞聯播》)2014年年底,隨著榆林最后一塊50萬畝的流動沙地被固定和半固定,至此榆林860萬畝流動沙地全部得到治理。這也意味著我省告別了“流沙”時代。

  記者:我現在是榆林市榆陽區(qū)小紀汗林區(qū),這里地處毛烏素沙漠,大家看到我身后的沙漠上現在長滿了樟子松、沙柳以及各種植被,但在2009年之前,這里還是一塊流動沙漠 ,也是榆林市50萬畝流動沙漠中的其中一塊。

  今年62歲的燕枝江,是榆陽區(qū)小紀汗林場的退休護林員,31歲時成為一名護林員,一干就是31年。2012年退休后,他被林場返聘,繼續(xù)工作在沙漠中。

  榆林榆陽區(qū)小紀汗林場退休護林員燕枝江:(上世紀)80年代來講,這個地方全部是黃沙,連根草,連根沙柳都不長,一到刮風天,整個就黃塵覆蓋了。連個人都看不見。

  老燕告訴記者,榆陽區(qū)小紀汗林場有36.6萬畝沙漠,護林員的任務除了護林,主要是帶著周邊的村民植樹造林,一年春秋兩次造林都要大干70天。每天早上七點進沙漠,晚上十點才能回家。如今,毛烏素沙漠在一天天的變綠,離不開一代代護林員的辛苦付出。

  榆林榆陽區(qū)小紀汗林場退休護林員燕枝江:你看現在四處的樹長得綠油油的,成一片森林了。

  據了解,我省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的99%集中在榆林,過去,860萬畝流沙不僅給榆林造成巨大危害,也成為我省版圖上綠化、美化的一塊“短板”。 2012年,我省啟動了“全面治理荒沙三年行動”,通過搭設沙障、人工造林、飛播造林等措施,讓一塊又一塊流動沙地被固定和半固定,三年累計完成治理荒沙 300萬畝,沙區(qū)林木覆蓋率由2011年的30%提高到現在的33%。

  榆林市林業(yè)局總工程師郝文功:這幾年,榆林的降水量逐年提高,生態(tài)環(huán)境得到明顯改善。這對榆林、對陜西、甚至全國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改善都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我們已經在大漠里造出一片森林,今后要加大造林規(guī)模,要讓塞上榆林真正變成綠洲。

  記者從省林業(yè)廳了解到,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將在全面保護好現有林草植被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防沙治沙重點工程建設力度,嚴格實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使固定 沙地率保持在94%以上;力爭每年以105萬畝的治理速度推進,到2020年完成沙化土地治理630萬畝,沙區(qū)森林覆蓋率提高到3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