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沙灘、棕櫚樹酷似海邊,滑滑梯、蕩秋千歡聲笑語。春節(jié)期間,樊川公園沖上微博熱搜,以“一片人工沙灘火了一個公園”關鍵詞迅速走進市民游客視野。作為2020年西安新建成公園之一,除了上述網(wǎng)紅關鍵詞,這背后有怎樣的智慧,最近又有怎樣的春光呢?
自漢唐起古樊川就是城南勝景,杜甫、杜牧都曾在此長住,自然環(huán)境優(yōu)美,歷史人文豐厚,有“小江南”之稱,如今的樊川公園位于長安區(qū)南長安大街申店橋兩側(cè),這一段的潏河仿佛公園里的“飄帶”。
自常寧大街潏河橋南岸樊川公園次入口步行入公園,導覽圖上的公園區(qū)域仿佛一個躺著的“U”形。生態(tài)阻水堰、陽光草坡、運動廣場、兒童活動場、濱水廣場、櫻花廣場、景觀眺臺棧道分列“U”形兩側(cè)。
公園里早櫻盛放,白如雪紅似火粉勝霞,即便是在陰天,隨便在櫻花叢中拍上一張照片,讓人忍不住想起“昨日雪如花 今日花如雪”的惜春詩句。
與其說潏河從公園中穿過,不如說公園依潏河而建,河兩岸特有的“小丘陵”地貌,蜿蜒回環(huán)將兒童活動場和運動廣場藏在其中。
河里不時有幾只白鵝游過,水中噴泉與不遠處的垂柳在風中呼應。“問渠那得清如許?”原來,公園以生態(tài)修復為原則,引入自來水廠退水進入樊川湖并與潏河的水系連通,人工建設的生態(tài)阻水堰增加了蓄水功能,而引入的自來水退水,以廢水沖刷河道的方式,造景又環(huán)保。河邊的浮橋穿過幾樹垂柳,一陣春風吹過,波光粼粼的水面那頭已是另一處公園——長安城市公園。
看起來是同一個公園,僅僅是走過了一座浮橋,為什么就有了另外的名字?記者了解到,原來,樊川公園自建成后人流如織,深受廣大市民喜愛,尤其是節(jié)假日期間游客容量遠超設計人流量,各種游樂設施人流量居高不下,緊鄰的鼓樂公園卻門可羅雀,另外潏河左岸有一大片河灘地,樊川湖再向東水系網(wǎng)布,有珍貴的島群濕地系統(tǒng)可以凈化潏河來水,還可構建保護、科普、休閑于一體的局域生態(tài)小環(huán)境。于是,長安城市公園有了另外的名字“樊川公園2期”,目前正在建設中。
如果眼前的白沙灘、棕櫚樹、滑梯、蕩秋千走進了你的心里,讓樊川公園成了你周末踏春的首選,成為了諸多市民網(wǎng)友非常喜歡的“新晉網(wǎng)紅打卡地”,那么樊川公園將全域治水和城市公園做加法的方式,在樊川公園的基礎上,以“河園共建、河庫共建、以河代庫”的治理思路,將長安城市公園變身“樊川公園2期”,則體現(xiàn)了相關部門城市治理的智慧。
文/圖 視頻 本報記者 李佳 代澤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