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客在日晷下面拍照留念 本報記者李宗華攝
老話有“一炷香的功夫”的說法,這個說法,有個出處:日晷在夕陽下寸寸拉長,香柱在火光中厘厘燒短,這便是“寸金難買寸光陰”。
西安南門甕城箭樓前,一個巨大的日晷,格外引人注目。晷盤中間,晷針垂直穿過,幾乎每位游客,都愿意在這里拍照留影。
72歲的尹師傅在一次無意中參觀時,他發(fā)現(xiàn)這個日晷的指針與實際的時間對不上,偏差很明顯,尹師傅說,這個錯誤不僅會誤導(dǎo)游客,還會影響整座城市的文化形象。
“我國古代以十二時辰記時,每個時辰為兩小時,分為‘正時’和‘初時’?!币鼛煾嫡f,在一天當中,晷針在晷盤上的投影是不斷變化的,早晨的時候,長度最長,然后逐漸變短,在正午的時間達到最長。
記者采訪時,是下午4點,按照時辰計算,應(yīng)該是“申時”,而晷針在太陽的照射下,投影卻指向“辰時”位置,顯然有偏差。
尹師傅的手機里,保留著兩張照片。一張拍攝于2014年10月5日下午4點,而當時日晷顯示的卻是卯時(早上5點到7點);一張拍攝于今年6月15日上午11點,當時日晷顯示的卻是未時(下午1點到3點)。
“這個日晷裝反了,如果將擺放的位置調(diào)整為坐南向北,就可以解決,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將十二地支的順序,按照逆時針排列。”尹師傅說,在西安半坡博物館里也有一個日晷,今年5月9日,他曾實地去過一次,顯示的時間是正確的,“日晷是一種傳統(tǒng)文化的象征,它的制作安裝,不能只考慮裝飾性,還得遵守起碼的科學(xué),要符合常識?!?/p>
記者隨后聯(lián)系了西安城墻管委會,行政辦一位工作人員回復(fù)說,日晷的設(shè)計和擺放是否有問題,需要與相關(guān)的制作方聯(lián)系,會在詳細了解情況后作出解釋。
首席記者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