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網(wǎng)訊(記者劉博報道)由新疆電視臺傾力打造的跨境新聞報道《絲路新里程》于12月18日正式在新疆新聞聯(lián)播節(jié)目開播,四組記者用鏡頭帶您從新疆出發(fā),尋訪絲綢之路途經(jīng)的國家,發(fā)現(xiàn)經(jīng)濟帶建設(shè)催生的新機遇與新變化。
12月20日上午,第一組采訪回國的記者,為我們講述了走訪中亞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斯坦期間一些背后的故事。
異國采訪過程中的挑戰(zhàn)與改變
說起在哈薩克斯坦的這幾天采訪經(jīng)歷,12名小組成員都是滔滔不絕,最大的感觸,是在異國采訪中所要面對的種種困難:語言的障礙,包括與采訪對象溝通出了岔子,直接會影響到整個采訪計劃。負責(zé)人張鵬告訴記者,“采訪中遇到了一些前期沒有預(yù)想到的困難,包括之前計劃好的采訪也有因為特殊原因臨時改變的,整個團隊基本上每天只有4、5個小時的睡眠時間!笔畮滋斓牟稍L過程中不停地臨時架構(gòu),和一些因為客觀原因要緊急改變的報道思路,讓整個團隊感覺到身體有些“吃不消”。
報道小組的成員介紹說,采訪中語言不通是個很大的障礙,“哈薩克斯坦有100多個民族,使用語言的種類也各不相同,有的用俄語,有的用哈薩克語,有的采訪過程中需要多名翻譯,先把俄語翻譯成英語,再把英語翻譯成中文,大大拉長了采訪的時間”一名攝像師告訴記者,“面對諸多的困難,大家也就是笑笑,想想總算還是有收獲的,比如我們在23層樓的樓頂拍攝節(jié)目,在玻璃圍欄里隔著玻璃必然拍不出效果,大家都是鉆出去站在樓邊邊,雖然很危險,但不得不說,哈國的夜景真的很美!”
文明之城 民族融合
哈薩克斯坦的報道分為了阿斯塔納和阿拉木圖兩個部分,說到首都阿斯塔納,記者們親切的封給他一個新的“綽號”叫“玻璃之城”,因為在這個充滿現(xiàn)代化建筑的城市里,幾乎每棟大樓表面都是由玻璃組成的。
在與報道組成員的交流過程中,提到了人文、商貿(mào)、企業(yè)、和金融多個方面的內(nèi)容,其中幾個較受關(guān)注的點,報道組記者侃侃而談!肮_克斯坦國民素質(zhì)特別的高,有行人過馬路,司機十幾米遠就開始減速,到跟前一定會等行人走過去才繼續(xù)通行”、“在公共場所絕不會看到有人在吸煙,一定會是在指定的地方!币惶斯䥽茫寛蟮澜M的記者對哈薩克斯坦人的文明程度刮目相看。
“哈薩克斯坦擁有37家銀行,其中有17家是外國銀行,金融開放可見一般,而在有100多個民族共同生活的地方,民族間特別融洽和包容,采訪過程中遇到很多事情都足以證明,他們的熱情好客,他們的相互理解!眻蟮澜M成員總結(jié)道:“哈薩克斯坦是一個開放的國家,是一個多民族融合包容的國家,這么說,一點都不為過”。
迫切與中國合作發(fā)展
在已經(jīng)播放的《絲路新里程》節(jié)目里記者看到,在居民家里,寥寥幾個中國貨并不起眼,據(jù)報道組成員介紹,在哈薩克斯坦,輕工業(yè)商品大部分是靠進口,日用消耗品居多,并且價格昂貴,但是在“大件”上,比如汽車一類的東西,特別便宜,這也是因為哈薩克斯坦早早就加入了世貿(mào)組織的緣故。在幾天的報道過程中,報道組成員發(fā)現(xiàn),兩個離得如此近的國家,卻沒有太多的溝通渠道,哈國人民唯一了解中國的方法,就是通過飄滿了“雪花”的中央4套英語頻道,報道組成員告訴記者,向采訪對象表明來意以后,哈國人民表現(xiàn)出了急切的心情與熱情,表示希望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能建設(shè)的好,成為兩國人民溝通的橋梁,能通過這個機會,與中國人民合作共發(fā)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