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報訊 (首席記者 丁煒娜 記者 李楊) 昨日上午,為期兩天的“絲綢之路文化峰會”在蘭州開幕。本次峰會由中共甘肅省委宣傳部主辦、新華社甘肅分社承辦、甘肅武酒酒業(yè)(集團)有限公司獨家協(xié)辦。本次峰會以“絲綢之路的文化傳播”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國內外專家學者和我省華夏文明傳承創(chuàng)新區(qū)相關部門、全省各級宣傳部門主要負責人、學術研究機構負責人以及知名企業(yè)家、文化名流以及主流媒體共約300人參加。
昨日,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部長連輯,著名文化學者余秋雨,《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當代最著名攝影大師之一、全世界唯一一個完整拍攝絲綢之路的攝影家麥克·山下,中國攝影家協(xié)會主席、新華社原副總編輯王瑤,著名詩人于堅等嘉賓分別做了精彩的主題演講。峰會內容涉及文化史學、文化人類學、地理學、攝影學、文學、考古學、歷史學、經濟地理學、邊疆史學、民族學、影像學等多個學科,集中了國內外最有代表性的權威名流,是一個以多元視角管窺絲綢之路的主題性文化盛會,堪稱大師翔集,群星輝映。
今天,以“點軸系統(tǒng)”理論和T字開發(fā)戰(zhàn)略深刻影響中國改革開放宏觀決策的著名經濟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陸大道,將在此次峰會中發(fā)表題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戰(zhàn)略意義及發(fā)展方向》的研究報告,并與絲綢之路沿線城市的黨政領導對話。
專家學者觀點
A連輯:甘肅要在文化上走出自己的路
在昨日的2013絲綢之路文化峰會,省委常委、省委宣傳部長連輯表示:“‘絲綢之路’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厚文化內涵的空間概念和文化概念,‘絲綢之路’最黃金的地段,集中在甘肅,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輝煌的歷史,大概經過了十個朝代,超過一千年,后來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打通,陸路絲綢之路日漸失威。但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中國又一次全面融入世界的時候,這條被冷落的“絲綢之路”再次被人們重新發(fā)現,重新記起,并且在努力重新激活它。我覺得最好的切入點就是復興絲綢之路文化。拿文化做切入點,加入絲綢之路經濟帶,這是甘肅獨有的資源或者特點。絲綢之路文化我覺得把核心放在河西走廊這一千六百公里絲綢之路沿線或者絲綢之路帶上,在這個帶上來尋找它的文化痕跡,遺存,包括基因!
“我們怎樣實現河西走廊或者是絲綢之路沿線地區(qū)的協(xié)同作戰(zhàn)共同發(fā)展,從長安到了天水,進入甘肅段,前后有一千六百多公里的連線,我們在抓絲綢之路文化的復興再現過程中,將抓好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產品設計上,重點打造大景區(qū)建設!边B輯說:“如果我們能夠把古秦川,涇川,鳩摩羅市,張掖,大佛寺,嘉峪關,關城,敦煌莫高窟,把這些景區(qū)建起來,我們的文化項目裝到這個筐子里邊,甘肅的主文化就有了集中度的顯示,這恰好也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一種新經濟類型。就像余秋雨先生講的,湖泊很大,能掀起浪花都在邊上,我們這些地方,就是掀起文化浪花的地方,所以我們應該另辟蹊徑,反彈琵琶,在文化上走出自己的路徑,拿著文化的品牌,文化的名片,文化的成果走向國外!
B余秋雨:如何吸取絲綢之路上的精神能量?
“絲綢之路在世界上往往被理解為一條經濟之路,對我們來講,還是一條文化之路、精神之路。絲綢之路是古代的生命線,也是今天的課堂!”在昨日的絲綢之路文化峰會上,余秋雨先生在開場演講中,用濃重的筆墨講解了絲路文化對于中華文明的重要性。
余秋雨先生表示:“在絲綢之路峰會上,通過我們的討論要達成共識,就是我們過去的偉大在哪里?我們生活在今天,我們在絲綢之路上可以吸取多大的精神能量?我們有沒有可能在這條‘絲綢之路’重啟它的輝煌,這就需要我們認真的研究,需要發(fā)揮什么優(yōu)勢。”
C李栓科:讓全世界看到絲路景觀帶的獨有性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社長李栓科先生是從甘肅走出去的著名文化學者,曾長期從事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地區(qū)的地貌、第四紀地質環(huán)境演變等方面的研究工作。1990年到1993年三次進入南極,并在南極越冬,1995年任中國首次北極科學考察隊隊長!吨袊鴩业乩怼返某晒φ窃从凇暗乩淼牟町愔馈。在昨日的峰會上,李栓科也從自己的專業(yè)角度,為與會嘉賓作了題為《絲路,自然與地遠觀》的演講。說了金張掖,說了雅丹,說了魔鬼城,李栓科講述了絲路沿線神奇的景色。“我希望通過各位專家學者來研究,通過媒體的傳播,真正讓我們絲路景觀帶它的獨有性!崩钏ǹ普f,它的獨特性,它在自然界,或者說在全球生態(tài)系統(tǒng)景觀里邊獨有的屬性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