綢坊桑田:南方絲路的起點
2000多年前,形成了著名的“南方絲路”。成都作為川絲最大的集散中心,成為南方絲路的起點之一。但川絲主要源于南充、閬中,因此,南充是“南方絲路”的真正起點
3000畝桑園繪就別致的田園風光,蜀蠶祭壇九大景點濃縮千年絲綢歷史。站在嘉陵區(qū)文峰鎮(zhèn)千年綢都第一坊無際的桑園邊,如同身臨一片綠色的海洋。
“前年全國絲綢工作會議在南充召開,與會代表專程到此參觀,對綢坊桑田美景贊不絕口!弊(12)日上午,記者實地踏訪南充“新八景”候選景點之“綢坊桑田”,市絲紡協(xié)會副會長李偉稱,像這種集栽桑、養(yǎng)蠶、繅絲、織綢于一體的景觀,全國罕見。
江陵金鐘
毀于當年“八大王”
“當年渭鐘沱村成片栽植桑園,形成了今天的桑海!蹦铣湫Q種場生產科長岳小凡說,上世紀七十年代,南充蠶種場選中文峰這一片河壩,建設原蠶基地,幫助農戶養(yǎng)蠶。后來,這里的原蠶基地撤走,但成片的桑園卻保留下來。前些年,南充創(chuàng)建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時,建成“千年綢都第一坊”景區(qū),形成“綢坊桑田”美景。
“這座山叫塔子山,山上曾建有江陵寺,寺中藏有一口金鐘。”站在“千年綢都第一坊”的桑園小道上,當?shù)?9歲的村民張朝西指著附近的一座小山說,明末“八大王剿四川”時,江陵寺在戰(zhàn)亂中被毀!八吕锏哪强诮痃姀乃吕餄L落,終墜江中!睆埑髡f,后人多次打撈金鐘,均無結果,但“渭鐘沱”的村名卻由此而來。
史料顯示,“綢坊桑田”所在的渭鐘沱壩,系嘉陵江沖擊而成,這里原為嘉陵江古河道,后因江水改道,經千米遠外的地方向南流去。
兩千年前
南充絲綢抵印度
“綢坊桑田”靠嘉陵江的棧道邊,不時可以看到株株古桑樹,這從一個側面反映當?shù)赜凭玫脑陨pB(yǎng)蠶歷史。據(jù)蠶桑專家考證,這些古桑的樹齡大都在百年以上。《華陽國志》載: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閬中等地蠶絲織品已是朝廷的貢品,而閬中出土的北宋年間的絲織物,佐證了南充歷史上絲綢業(yè)的發(fā)達。
據(jù)李偉介紹,我國歷史上曾出現(xiàn)過北方、海上、南方三條絲綢之路,其中,南方絲綢之路又名“蜀身毒道”,“蜀”即四川,“身毒”指印度。南方絲綢之路形成于秦漢時期,成都的絲綢進入印度和緬甸,途經樂山、宜賓、昭通、曲靖、昆明、楚雄、騰沖、德宏,最終抵達緬甸和印度。
專家考察認為,當年成都作為四川絲綢貿易最大的集散中心,應該為南方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但四川的絲綢產品的主要源于南充、閬中等地,因此,南充是我國歷史上南方絲綢之路的真正起點。
綜合開發(fā)
絲都綢坊展風采
“塔子山上的龍王井真怪,就是生喝井水也不會出現(xiàn)腹瀉!碑?shù)卮迕駨堉袢A說,冬暖夏涼是這口井水的最大特點。
這口建于清朝年間的高地井,曾是當?shù)財?shù)百村民的飲用水源,而今則是當?shù)匮兄粕H~茶的上乘水源。2006年,中國工程院院士、蠶桑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專家向仲懷到“綢坊桑田”考察后認為,當?shù)刎S富的桑葉資源開發(fā)前景遠大。
與此同時,在南充絲綢進出口公司的支持下,當?shù)剡相繼開發(fā)出桑椹酒、桑椹醋、雄蠶蛾酒等產品。一些公司前來投資,在桑園里種竹蓀,產品暢銷日本。
“綢坊桑田”無際的桑海間,各具特色的“農家樂”星羅棋布,游人徜徉其間其樂融融。千年綢都第一坊“絲綢歷史文化展室”里,朱德母親用過的紡車,以及目前南充最早的織機,延續(xù)著中國綢都的文化風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