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報訊 記者董芳 通訊員曹曉亮報道昨日,廣州市文廣新局向媒體通報了“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進展”。據介紹,目前,廣州市相關部門正嚴格按照國家文物局和世界文化遺產申報要求,積極籌備申遺工作。
十三行華林寺未入申報點
2012年9月,廣州與南京、泉州等9座城市的海上絲綢之路史跡共同列入《中國文化遺產預備名單》。這標志著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申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根據國家文物局專家意見,選定了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王墓、光孝寺、懷圣寺光塔、清真先賢古墓、南海神廟及碼頭遺址等6處史跡作為申報點,琶洲塔作為申報的備選項目。
此前有專家提出疑問,廣州十三行、廣州華林寺“西來初地”等遺跡與海上絲綢之路關系更密切,為何未能入選?廣州市考古所研究員易西兵解釋說,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的標準,世界遺產項目必須符合“完整性”、“真實性”等原則,但廣州十三行、廣州華林寺目前存留的原始遺跡較少,所以未能通過審核,暫時未能列入其中!笆械倪z址大部分埋藏于現(xiàn)在的廣州文化公園地下,地面留存的遺跡非常有限,因此專家建議暫不列入!币孜鞅f。而現(xiàn)在有專家表示,隨著今后對海上絲路史料和文物線索挖掘的深入,不排除有新的申報點納入其中的可能。
6處申報點正編制保護規(guī)劃
“6處史跡申報點全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因此文物本體保存相對較好,但規(guī)劃的難點是,周邊環(huán)境風貌與世界遺產地的要求之間有差距”。易西兵介紹,世界遺產項目要求申報點周邊相當?shù)姆秶鷥?要有相協(xié)調的歷史風貌,這對于廣州6個處于城市中心區(qū)的申報點來說是個難題。
易西兵說,廣州市相關部門正在抓緊完成各史跡點專項保護規(guī)劃的編制。其中,南越國宮署遺址、光孝寺、清真先賢古墓等3處史跡已經編制保護規(guī)劃,另外,南海神廟的保護規(guī)劃編制正在進行,而懷圣寺光塔和南越王墓正在招募有資質的單位編制保護規(guī)劃。
易西兵透露,待6處申報點的保護規(guī)劃編制完成后,廣州市有關部門將會同國家文物局及世界遺產專家,共同展開對申報點周邊環(huán)境整治的科學規(guī)劃。
●解讀
申報點為何是這6個?
“6處申報點在海上絲路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易西兵介紹,南越王墓中直接出土了許多海外舶來品,是海上絲路文化的重要見證;南越國宮署遺址是廣州作為2200多年商貿城市發(fā)展的見證,遺址中不同時期的地層出土了不同歷史時期的海外舶來品;光孝寺是佛教從海路登陸廣州的產物,見證了中國與海外文化的交流;懷圣寺光塔、清真先賢古墓,則是伊斯蘭教登陸并傳入中國的直接物證;南海神廟是我國古代由歷朝官方拜祭的四大海神廟中規(guī)模最大、最古老、唯一完整保存至今的海神廟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