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lián)播》記者 謝楠 李旭東 史霄)昨晚(4月20日)7點41分,“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fā)射場成功發(fā)射,將我國首艘太空貨運飛船“天舟一號”送入預定軌道,這標志著我國航天空間實驗室階段圓滿結束,正式進入空間站建設的起步階段,而陜西航天科技元素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4月20日19點41分 文昌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

  昨晚7點41分,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艘貨運飛船“天舟一號”,在“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的托舉下騰空而起,奔向太空。十多分鐘后,飛船成功進入預定軌道。飛船成功發(fā)射只是精彩開始,接下來的大量工作就要由航天測控通信系統(tǒng)來完成了,而這正是由千里之外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來全程參與實施的,為天舟一號的安全飛行保駕護航。

  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席濤:“紅色的軌跡和綠色的軌跡現(xiàn)在處于一個完全吻合的狀態(tài),說明它這個飛行狀態(tài)是非常良好的?!?/p>

  作為我國航天測控通信系統(tǒng)的重要一員,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所屬三亞、廈門、喀什、渭南、青島等多個測控站點與遠望測量船組成測控網,對貨運飛船和天宮二號進行時時持續(xù)跟蹤測控,同時,他們還時刻對空間目標進行著監(jiān)視計算,為貨運飛船開辟了一條安全通道。

  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高級工程師潘偉全:“目前呢,飛船的飛行狀況良好。后續(xù)還要再進行兩到三次的軌道控制,保證貨運飛船控制到天宮二號的后下方,完成飛船的自動交會對接?!?/p>

  根據計劃,天舟一號將在太空開展近半年的飛行任務,進行3次交會對接,3次在軌補加,通過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實現(xiàn)“送貨上門”,這是我國首次進行“太空加油”任務,也是“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最核心的任務。而交會對接、“太空加油”技術則全部由航天六院獨立自主研制。在天舟一號貨運飛船上,4種不同推力量級的36臺發(fā)動機,通過默契的配合,保證貨運飛船在8倍子彈飛行速度的情況下,仍然能夠實現(xiàn)動靜自如。

  航天科技集團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應該說我們是第二個掌握空中加油技術的國家,后續(xù)天宮二號和天舟一號要進行繞飛對接,實際驗證空中加油技術,為我們將來長期的在軌間的生活補給、貨物運送奠定了良好基礎?!?/p>

  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為天舟一號研制的應答機天線網絡,為這位“太空快遞小哥”添上了耳朵和嘴巴。

  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天舟一號中繼終端負責人余曉川:“整個飛行過程中,它因為是無人駕駛,它怎么飛,做一些什么動作,都要通過地面站去控制它,就要通過我們的中繼終端去接受地面的指令,它去做相應的動作?!?/p>

  航天九院771所為“長征七號”遙二運載火箭上配備了強健的“大腦”—箭載計算機,可以完成飛行軌道計算、飛行誤差修正等多項復雜的任務,保證把天舟一號貨運飛船成功送入軌道。在飛船飛行、停靠期間,由航天九院771所研制的“中央單元”還將對整個飛船設備進行控制和管理,精確控制天舟一號和天空二號交會對接。

  航天科技集團第九研究院771所總工程師曲翕:“火箭上總共佩戴了六臺計算機,是火箭的控制中心、大腦,主要是完成火箭整個飛行過程中的制導和導航,把天舟一號送到預定的軌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