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漢中玉發(fā)現(xiàn)記
秦巴深處多奇石,米倉山中有美玉。作為玉石界中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漢中玉的開發(fā)備受矚目。如今,在國家大力推進文化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大背景下,將漢中玉融入陜西厚重的歷史文化中,打造成文化陜西一張亮麗名片的機遇道路正在鋪開。
本報記者 劉曌瓊 實習生 孫夢童
三秦大地是一片被厚愛的熱土,千百年歲月流轉(zhuǎn),歷史賦予了這里厚重的文化積淀;時間淬煉出令人驚嘆的美玉。2012年,陜西省地礦總公司在漢中市南鄭縣境內(nèi)的米倉山腹地發(fā)現(xiàn)了漢中玉石礦,由此,這一處隱于深山之中的寶藏得以與世人見面。
玉石界升起的一顆新星
米倉山,地處川陜邊境,距離漢中市約100公里,是秦巴山脈中的一段,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米倉古道正由此經(jīng)過。夏季的米倉山植被茂密,綠水粼粼,美景如畫。驅(qū)車穿行于連綿不斷的青山之中,探尋漢中玉的礦山,崎嶇的道路也平添幾分興致。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玉。在漢中玉礦區(qū),一塊塊巨大的漢中玉原石堆放在道路兩邊,顏色豐富,讓人贊嘆。據(jù)介紹,“漢中玉”是繼和田玉、岫玉、藍田玉、獨山玉之后又一難得的玉石種類。無疑,漢中玉正在成為玉石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
漢中玉礦區(qū)的主要玉石有蛇紋石玉、輝石玉、閃石玉等3大類,顏色豐富,色澤古樸,分黃、棕黃(金香玉)、黃綠、青白等。玉石顆粒細膩、質(zhì)地溫潤,可雕性強,玉塊度較大,帶有自然香味,古今傳神的“金香玉”就是其代表作之一。

事實上,關于“金香玉”的報道和故事有很多。1996年,第30屆國際地質(zhì)學大會收到一塊重442克的“香石頭”,經(jīng)鑒定出自漢中市南鄭縣米倉山系,屬蛇紋石玉,因其具有巧克力香味,被大會組委會授予“金香玉”之美稱,現(xiàn)珍藏于中國地質(zhì)博物館。著名書法家啟功先生見到此玉后非常高興,情不自禁地提筆寫下了“金香玉”三個大字。另外,著名作家賈平凹也曾在其小說《懷念狼》中撰寫了一段有趣的金香玉故事。
自2012年發(fā)現(xiàn)玉石資源至今,在短短四年多時間里,“漢中玉”經(jīng)歷了“從無到有”的蛻變過程。從最初的探明玉礦到開采加工,再到如今推出較為成熟的產(chǎn)品,漢中玉以其新穎、獨特、珍貴的玉石品質(zhì)而悄然問世。
陜西地礦漢源玉業(yè)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為了更好的開發(fā)漢中玉,我們先后去了北京工美集團、遼寧岫玉、河南獨山玉等全國有影響力的相關企業(yè)和市場進行實地考察,通過比較分析,確定了漢中玉的市場定位:以玉石工藝品、玉石首飾為主打產(chǎn)品。今年初,陜西地礦漢源玉業(yè)有限公司搬遷,漢中玉玉石展廳開業(yè),對包括玉掛墜、手鐲等各類首飾和玉雕擺件等產(chǎn)品進行展示與銷售?!?/p>
今年6月21日,胡和平省長在莊長興副省長的陪同下,視察了陜西地礦漢源玉業(yè)公司漢中玉玉石展廳。胡和平省長強調(diào),資源是有限的,一定要做好漢中玉的保護性開發(fā)工作,進一步明確市場定位,在企業(yè)的提質(zhì)增效上下工夫。
“通過前期勘查,這里玉石大理石資源、玉石資源極其豐富。漢中玉儲量大,前景廣闊,市場形勢看好,潛在價值大,具備打造知名品牌的先決條件。在資源開采方面,我們堅持綠色發(fā)展理念,打造綠色礦山,對漢中玉進行保護性開發(fā)。依法依規(guī)實施對資源的保護,實現(xiàn)對資源和生態(tài)的保護?!标兾鞯氐V漢源玉業(yè)有限公司工作人員說。
陜西文化的又一張名片
一方美玉,可酬心。中國人相信玉是有生命的,是石之精華,匯聚天地之靈氣。于是,人們將美好的事物比作玉,把美好的品德賦予玉。
單單一個“玉”字,就足以延伸為一種文化,玉文化是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文化不僅深深影響著古代國人的思想觀念,同時還傳遞著我泱泱華夏民族的精神氣節(jié)。玉文化包含著有“寧為玉碎”的愛國民族氣節(jié);“化為玉帛”的團結友愛風尚;“潤澤以溫”的無私奉獻品德;“瑕不掩瑜”的清正廉潔氣魄。
一方玉石鐫春秋。在歷史長河的緩慢流衍中,玉文化也在不斷豐富發(fā)展?,F(xiàn)如今,玉已是使用價值和審美價值兼具的國之瑰寶。從帝王宮瓴中走入尋常百姓家,從高尚民族氣節(jié)里延伸至德才兼?zhèn)涞南<街小?/p>
玉是文化之石。玉文化是我國民族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作為華夏民族文化搖籃的陜西,也是我國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周秦漢唐,陜西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與集天地精華的漢中美玉自然而然融在一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梢哉f,漢中玉給古韻陜西平添了一抹新的色彩,而陜西千年的歷史積淀也賦予了漢中玉獨特文化底蘊。
玉是匠心之石。古語有云:“玉入其國則為國之重器,玉入其家則為傳世之寶”。漢中玉美,各色形勝。淺綠濃黃,潤白墨青,赫淡五色,曠古鐘靈,色鮮紋清。一塊塊漢中玉原石在工匠手中打磨成了一件件精美的作品,并被命名為“松鶴延年”、“五福臨門”、“龍騰盛世”……
玉是友誼之石??赡芎芏嗳瞬⒉恢?,“絲綢之路”的前身是一條“玉石之路”。玉石作為瑰寶和友誼媒介向東西運送和交流,在東西方文化和經(jīng)濟交流中起著重要的作用?,F(xiàn)在,“一帶一路”,方興未艾。站在“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新起點的陜西省需要“走出去”,陜西文化也需要“走出去”。那么,作為中西方交流和陜西文化的一個物質(zhì)載體,漢中玉的問世,更增添了陜西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
令人欣慰的是,陜西豐厚的歷史文化找到了可與之契合美玉,雕琢成器的漢中玉亦展現(xiàn)了陜西文化多彩的魅力。陜西之美,玉石可鑒。漢中玉這張名片,既會隨著歷史長河的流衍,愈加彌足珍貴,還會隨著經(jīng)濟現(xiàn)代化發(fā)展的步伐,愈加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