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6 歲時被親生父母寄養(yǎng)在陜西商洛一個偏遠山村,12歲時卻又忽然被接回浙江不讓聯(lián)系。11年后,已參加工作經濟獨立的她,毅然踏上尋找養(yǎng)父母的尋親之路,只 為回報深恩為他們養(yǎng)老!只是,因當時年幼又時隔久遠,除了養(yǎng)父母的名字,具體地址已想不起來。幸好,得到了一大批愛心人士的幫助……

  一條來自浙江女孩的“尋人”求助

  “可以幫忙登尋人啟事嗎?”1月21日上午,新浪陜西商洛總編武飛龍的個人微博“@商洛武飛龍”忽然收到了一位浙江女孩是私信求助。

  經過溝通,新浪陜西商洛總編武飛龍了解到,這個微博名為“@雕刻時光的小貓君”、真名叫魚曉莉的浙江女孩,小時候(6歲時)被親生父母在商洛寄養(yǎng)了六年,后來被家人接到浙江一直不讓聯(lián)系?,F(xiàn)在自己經濟獨 立了想找到他們幫他們養(yǎng)老。但由于分開已經十幾年了,只記得養(yǎng)父叫魚錄慶,養(yǎng)母叫白淑云。兩人沒有子女,且養(yǎng)母有輕微的精神病。因當時年齡小,具體地址也 想不起來,只記得在山里面,小時候去上學要步行四五個小時,小學名叫“希望小學”,學校宿舍十幾年前曾著過一次火。發(fā)私信求助時,魚曉莉已經從浙江來商洛 5天了,大大小小的村子也走了十幾個,都沒有找到。

  尋人信息引發(fā)“愛心接力”

  通過微博私信獲悉情況后,新浪商洛總編武飛龍立即與魚曉莉進行電話聯(lián)系,再次確認了信息的真實性。隨后,立即將尋人信息編輯,在其個人微博、新浪商洛官方微博進行發(fā)布推送。

  該信息一經發(fā)布,就得到了大量網友的關注回 應,并幫忙轉發(fā)擴散。其中,既有粉絲不過三五十人的普通網友,也有“@直播陜南”、“@魅力陜南”等粉絲過萬的本地資訊大號,也有“@商洛發(fā)布”、“@商 洛團市委”、“@商洛巾幗”、“@丹鳳發(fā)布”、“@商南團縣委”等商洛本地官方政務微博。一場幫助浙江女孩微博尋人的“愛心接力”,就此鋪天蓋地的陜西展 開。

  同時,新浪商洛也與積極與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并在“@商洛發(fā)布”及商洛市公安局的協(xié)調下,幫助尋親女孩魚曉莉和當?shù)嘏沙鏊按彐?zhèn)進行聯(lián)系確認。

  好消息傳來卻遇冰雪阻路

  當晚18點,商洛市公安局辦公室張主任給新浪商洛傳來“好消息”,魚曉莉的養(yǎng)父母魚錄慶、白淑云的住址信息已查到,在商州區(qū)沙河子鎮(zhèn)九龍洞村。

  獲知“喜訊”,這個千里迢迢從浙江獨身趕到陜西商洛尋親的可敬女孩喜極而泣?!癅商洛發(fā)布”相關負責人、商洛市公安局、新浪商洛相關工作人員,都為女孩感到高興,決定第二天一早就陪女孩前往其養(yǎng)父母所在的山村。

  然而,可能“好事都多磨”,一夜難眠的尋親女孩魚曉莉好不容易熬到了22號早晨,卻因為下雪,道路結冰,只好將行程改到了下午。

  養(yǎng)父母深恩11年來不敢忘

  1月22日下午13點,尋親女孩魚曉莉在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陪同下,根據查到的地址踏上了尋親之路。

  雪雖然停了,通往商州區(qū)河子鎮(zhèn)九龍洞村的道路 依然濕滑,結冰或積雪路段隨時可見,車輛不時打滑。車上,魚曉莉的神情始終緊張而又隱隱透著激動。也不知是因為路況,還是終于要見到闊別11年朝思暮想的 養(yǎng)父母了。想用聊天來緩解這個尋親女孩的情緒,不經意間獲悉的故事,卻讓隨行人員再次深深觸動。

  魚曉莉說,她是6歲時被寄養(yǎng)到商洛的,12歲時有一天親生父母突然到來,說帶著出去買衣服,誰知這一去就被帶到了浙江,再也沒回來過。

  魚曉莉說,到浙江后,親生父母不讓和養(yǎng)父母聯(lián)系,她就偷偷的把零花錢贊起來,準備自己買票回來;等到終于攢夠500個硬幣,卻還沒走到車站,就被親生父母“抓”了回去。

  “直到現(xiàn)在,11年后——”魚曉莉說:“我工作了,經濟獨立了,終于能自己來找他們了……”也不知是不是因為離養(yǎng)父母所在的村子越來越近,“近鄉(xiāng)情怯”,她的聲音雖然堅定,卻又微微顫抖。

  尋親之路,一波三折

  快到魚曉莉養(yǎng)父母家里時,聽村里人說她養(yǎng)父去了親戚家,大家一路打聽該親戚家的位置,驅車前往。剛到親戚家,又得知其養(yǎng)父于一小時前從小路步行回家了。她養(yǎng)父一直不習慣帶電話,聯(lián)系不上。于是大家又啟程往他家趕。

  越靠近九龍洞村,路上的積雪越多,車子打滑的也越厲害。大家只好一起下車步行。途中,遇見魚曉莉小時候的鄰居阿姨,稍一介紹,就認出了她,滿滿的都是激動和傷感。

  11年后親人終相見,養(yǎng)母已不在

  遠遠的,魚曉莉就望見了自己的“家”。隔了11年,依然是那么熟悉和親切。她鼓足勇氣使出全身力氣撲了過去。

  11年,喜悅、激動、痛哭流涕……那一瞬間,似乎已沒有任何一個詞匯能表達這個11年來日思夜想、不遠千里前來尋親、一心想要回報養(yǎng)育之恩的23歲女孩的感情。

  養(yǎng)父魚錄慶,記憶里父親的慈愛、山里人的樸實,就在眼前,陌生而又熟悉。只是,臉上歲月犁出或淺或深的溝壑,頭上時光無情侵染的斑白,還有那不再挺直的脊梁,都在無聲的述說著他真的已經老了。

  而當聽說,養(yǎng)母已于五六年前去世,這個一貫以堅強示人的女孩,跪倒在墳前的雪地里,久久不語。“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還有什么比這還悲傷的事呢!

  好在,還有養(yǎng)父魚錄慶。經過千里輾轉奔波,經過這么多愛心人士的幫助,她到底還是找到了他,找到了這個深深烙印在心底的“家”。

  沒有子女的養(yǎng)父魚錄慶,一貧如洗的家,正需要她。(喬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