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wǎng)訊 今天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霜降。霜降一到,便意味著天津即將步入冬季了。節(jié)氣是中國古代訂立的一種用來指導農(nóng)事的補充歷法,能反映氣候的變化。24節(jié)氣分別是: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每個節(jié)氣約間隔半個月。
一些網(wǎng)友直言,沒法說全24個節(jié)氣的名稱,更不知節(jié)氣蘊含的相關知識和習俗。小編在網(wǎng)上找到了由西南交大國際教育學院用英文翻譯的“24節(jié)氣”,各個都有洋氣的名字。網(wǎng)友“綿綿云朵上的月光”感慨,頓時就小清新高大上啦。
24節(jié)氣英文怎么說?
立春 the Beginning of Spring (1st solar term)Feb.3,4, or 5
雨水 Rain Water (2nd solar term)Feb.18,19 or 20
驚蜇 the Waking of Insects (3rd solar term)Mar.5,6, or 7
春分 the Spring Equinox (4th solar term)Mar.20,21 or 22
清明 Pure Brightness (5th solar term)Apr.4,5 or 6
谷雨 Grain Rain (6th solar teram)Apr.19,20 or 21
立夏 the Beginning of Summer (7th solar term)May 5,6 or 7
小滿 Lesser Fullness of Grain (8th solar term)May 20,21 or 22
芒種 Grain in Beard (9th solar term)Jun.5,6 or 7
夏至 the Summer Solstice (10th solar term)Jun.21 or 22
小暑 Lesser Heat (11th solar term)Jul.6,7 or 8
大暑 Greater Heat (12th solar term)Jul.22,23 or 24
立秋 the Beginning of Autumn (13th solar term)Aug.7,8 or 9
處暑 the End of Heat (14th solar term)Aug.22,23 or 24
白露 White Dew (15th solar term)Sep.7,8 or 9
秋分 the Autumn Equinox (16th solar term)Sep.22,23 or 24
寒露 Cold Dew (17th solar term)Oct.8 or 9
霜降 Frost's Descent (18th solar term)Oct.23 or 24
立冬 the Beginning of Winter (19th solar term)Nov.7 or 8
小雪 Lesser Snow (20th solar term)Nov.22 or 23
大雪 Greater Snow (21th solar term)Dec.6,7 or 8
冬至 the Winter Solstice (22th solar term)Dec.21,22 or 23
小寒 Lesser Cold (23th solar term)Jan.5,6 or 7
大寒 Greater Cold (24th solar term)Jan.20 or 2
24節(jié)氣知識>>>
24節(jié)氣究竟是陽歷還是陰歷?
24節(jié)氣雖然是來自古代中國,但是它的算法卻是與現(xiàn)有的陽歷基本吻合,并且準確地按照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變化和引起的地面氣候的演變次序,將全年平分為24等份,并給每個等份起名。
雖然,24節(jié)氣與陽歷一樣是根據(jù)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確定的,因而每個節(jié)氣的陽歷日期基本不變,但是也還是有前后一兩天的擺動,這是因為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所需時間并不正好是365天之故。仍以立春為例:每年的立春總是在陽歷的2月3日至5日之間。但在陰歷中,節(jié)氣的日期卻不大好確定,再以立春為例,它最早可在上一年的農(nóng)歷12月15日,最晚可在正月15日。24節(jié)氣作為指導農(nóng)業(yè)的一個重要依據(jù),一定要比較的準確才可以,所以,如果用陰歷來劃分的話,必然就會帶來很大的誤差,當然也就起不到指導作用了。
所以,現(xiàn)在我們可以給出大家一個非常明確的結論,那就是24節(jié)氣是按照陽歷歷法同樣的原理來劃分的。
24節(jié)氣名稱含義是什么?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亦合稱“四立”,分別表示四季的開始。“立”即開始的意思。公歷上一般在每年的2月4日、5月5日、8月7日和11月7日前后。 “四立”表示的是天文季節(jié)的開始,從氣候上說,一般還在上一季節(jié),如立春黃河流域仍在隆冬。
夏至、冬至——合稱“二至”,表示天文上夏天、冬天的極致?!爸痢币鉃闃O、最。夏至日、冬至日一般在每年公歷的6月21日和12月22日。夏至雨連連,冬至雪紛紛。
春分、秋分——合稱“二分”,表示晝夜長短相等。“分”即平分的意思。這兩個節(jié)氣一般在每年公歷的3月20日和9月23日左右。雨水——表示降水開始,雨量逐步增多。公歷每年的2月18日前后為雨水。
驚蟄——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動物。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每年公歷的3月5日左右為驚蟄。
清明——含有天氣晴朗、空氣清新明潔、逐漸轉暖、草木繁茂之意。另有清淡明智之意。公歷每年大約4月5日為清明。
谷雨——雨水增多,大大有利谷類作物的生長。公歷每年4月20日前后為谷雨。
小滿——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大約每年公歷5月21日這天為小滿。
芒種——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夏種開始。每年的6月5日左右為芒種。芒種火燒天。
小暑、大暑、處暑——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還未達最熱,大暑才是最熱時節(jié),處暑是暑天即將結束的日子。它們分別處在每年公歷的7月7日、7月23日和8月23日左右。
白露——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歷的9月7日前后是白露。
寒露——氣溫更低,空氣已結露水,漸有寒意。這一天一般在每年的10月8日。
霜降——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歷的10月23日。
小雪、大雪——開始降雪,小和大表示降雪的程度。小雪在每年公歷11月22日,大雪則在12月7日左右。
小寒、大寒——天氣進一步變冷,小寒還未達最冷,大寒為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公歷1月5日和該月的20日左右為小、大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