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西安鄠邑區(qū)的段師傅可是格外興奮,他撿到一個寶貝疙瘩。
鄠邑區(qū)龍家寨村民:“這好像海底的東西,有很久了吧。以前沒見過,好像跟‘太歲’有點像?!?/p>

家住鄠邑區(qū)龍家寨的段先生最近撿到的寶貝疙瘩,大體上看非常像一個巨型蘑菇,而且戳上去,底下軟軟的,上面很有彈性,聞一下也沒什么怪味兒,有股土味兒。段先生從這個東西身上剪下來的一點用開水泡了泡,水變成了淡黃色,還有些沈淀物,那這究竟是什么東西呢?
鄠邑區(qū)龍家寨 段先生:“上網(wǎng)查了查,這好像‘太歲’。太沉了搬不動,我就把它分成兩半了,外觀長得像,而且說里面含糖,我昨晚用血糖儀測了就是有糖分?!?/p>
這個大塊頭是幾天前,段師傅家在蓋房子的時候,工人不知道從哪拉來了一車土,嘩啦倒下來,這個大塊頭就被倒出來了,上網(wǎng)一查覺得挺像“太歲”,段師傅就趕緊給它洗了個澡,好生泡著。
記者:“要真是‘太歲’,你覺得值多少錢?”
鄠邑區(qū)龍家寨 段先生:“最起碼得好幾十萬呢。我蓋樓,蓋個三層小樓,精裝修的?!?/p>

那這個東西到底是什么呢,需要通過專業(yè)的檢測機構來認定。由于這個大塊頭重90多斤,段師傅就從上面剪下來一點,帶著疑問,《都市快報》全媒體記者來到了陜西微生物研究所。
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李峻志:“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東西應該不是大家說的‘太歲’?!?/p>
記者:“怎么判斷的呢?”
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李峻志:“因為真的‘太歲’是有蛋白質的,用火燒一下就會有味道?!?/p>

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李峻志:“七八十年代,農村刷墻用的107膠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醇,用完了以后直接用袋子一裝或者用桶裝,扔了或者填埋?!?/p>
可段師傅意外收獲的寶貝疙瘩怎么會跟刷墻扯上關系呢?
陜西省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李峻志:“過了一二十年以后袋子降解了,這種膠就成為了袋狀或者桶狀。然后再加上后來的風吹日曬和一些微生物的附著,就成了這個樣子,我看這就是個編織袋的樣子?!?/p>

李所長說,真的“太歲”確實非常罕見,物以稀為貴,也正因為如此,它本身的價值還在研究當中,所以請大家不要盲目聽信謠言。如果碰到類似“太歲”的物體,可以用上述火燒和開水浸泡的方式來檢驗,如果還不確定,可以送去專業(yè)機構進行鑒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