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wǎng)訊(記者 孫鵬)“司馬遷的精神是什么?就是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今天(10月14日)上午,在話劇《司馬遷》陜西演出新聞發(fā)布會上,主演馮遠征接受媒體采訪時不斷提及司馬遷這句千古名言。
據(jù)了解,由北京人藝聯(lián)合陜西韓城本土文化企業(yè)歷時十年聯(lián)合打造的大型歷史話劇《司馬遷》,自9月15日在北京首都劇場演出23場取得巨大成功后,將于11月4日—6日在渭南大劇場進行陜西首演,11月11日—15日在西安索菲特劇院上演,隨后將啟動該劇的國內(nèi)外巡演活動。
馮遠征十年前萌生創(chuàng)作念頭 愿為家鄉(xiāng)盡份職責
西漢太史令司馬遷,字子長,陜西韓城人,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他胸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夢想,傾注畢生心血鑄就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位居二十四史之首,被公認為中國史書的典范,司馬遷被后世尊稱為“中華史圣”。
西部網(wǎng)記者在新聞發(fā)布會上了解到,早在2005年,韓城籍國家一級演員馮遠征,受陜西韓城市邀請參加“風追司馬”大型文化活動,并被聘請擔任韓城旅游文化形象大使,那時便激發(fā)了他以司馬遷為題材進行創(chuàng)作的激情,并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宣傳韓城、提升韓城對外的知名度盡一份責任。
為此,他先后與北京人藝院長國家一級導演任鳴,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茅盾文學獎獲得者熊召政先生多次討論,對司馬遷的人格與精神進行了長達10年的研究。最終,話劇《司馬遷》由熊召政擔任編劇,任鳴、馮遠征任導演,馮遠征出演司馬遷,于震、王勁松、余少群、梁丹妮等著名演員共同參演。
五幕重現(xiàn)歷史經(jīng)典 司馬遷精神讓后人深思
話劇《司馬遷》以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生平經(jīng)歷為主線,通過“庭諫、宮刑、還鄉(xiāng)、大雪、殉道”五幕劇的形式,講述了司馬遷面對挫折、夢想、生死抉擇,一生奮力掙扎和忍辱負重的故事。
話劇《司馬遷》以深邃的歷史眼光、獨特的舞臺藝術(shù)、全新的視覺感受,表現(xiàn)了司馬遷在生與死的抉擇中,不屑于世俗的壓力,以頑強的意志向命運抗爭的感人故事,向世人彰顯司馬遷堅持真理、秉筆直書、忍辱負重、剛正不阿的可貴精神。
在重現(xiàn)歷史的同時,該劇還運用當代人的審美眼光去重新審視歷史,以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和生動質(zhì)樸的語言,將一個有血有肉的司馬遷生活化地呈現(xiàn)于現(xiàn)代舞臺,小愛與大愛、夢想與追求、挫折與奮斗----對傳統(tǒng)價值觀的闡釋動人心魄,意味深長,給觀眾留下了廣闊的思考空間,富有更深層次的現(xiàn)實意義。
據(jù)了解,韓城市委、市政府始終對該劇給予高度重視和支持,提出“創(chuàng)作一部經(jīng)典,宣傳一座城市,助推韓城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目標,將話劇《司馬遷》打造成為韓城重大文化精品項目,進一步提升韓城的文化自信自覺,擴大韓城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把韓城打造成為中國旅游名城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我們將該劇作為一張文化名片,通過宣傳策劃,對全國一、二線城市實現(xiàn)綜合覆蓋,擴大韓城的知曉率,提升韓城知名度,使《司馬遷》真正成為人們了解韓城、期望來到韓城的文化名片,在形成觀劇熱潮的同時能走進韓城。”韓城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黨福勤說。
[延伸閱讀]
導演:任鳴,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院長,國家一級導演,曾獲文化部“文化獎”,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北京文學藝術(shù)獎”及國家話劇“金獅獎”,主要作品有《北京大爺》、《阮玲玉》、《全家?!贰ⅰ豆磐妗?、《嘩變》、《情癡》、《日出》、《足球俱樂部》、《我家桃花》、《男人的自白》、《合同婚姻》、《愛爾蘭咖啡》、《油漆未干》和《樓梯的故事》等五十余部優(yōu)秀作品。
編劇:熊召政,湖北省文聯(lián)主席,中國文聯(lián)全委會委員,著名作家、詩人。先后出版30余部作品,他的四卷長篇《張居正》獲得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第一名。
導演兼司馬遷扮演者:馮遠征,北京人民藝術(shù)劇院國家一級演員,格洛托夫斯基表演派,是國內(nèi)最受觀眾喜愛的影視劇三棲明星,主要話劇作品有《茶館》、《二次大戰(zhàn)中的師克》、《天下第一樓》、《北京人》、《全家福》、《古玩》、《足球俱樂部》等30余部,先后榮獲電影金雞獎,中國戲劇梅花獎,電視劇“飛天獎”及第八屆中國藝術(shù)節(jié)“文華獎”表演獎和“觀眾最喜愛的演員獎”及電影百花獎最佳男配角。
主要演員還有:于震、王勁松、余少群、梁丹妮、王剛、張福元等著名演員。
劇情介紹:話劇《司馬遷》以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生平經(jīng)歷為主線,通過“庭諫、宮刑、還鄉(xiāng)、大雪、殉道”五幕劇的形式,講述了司馬遷面對挫折、夢想、生死抉擇,義無反顧,忍辱負重,傾注心血鑄就偉大巨著的故事:當孤軍深入大漠征戰(zhàn)的李陵將軍投降匈奴的消息傳到長安,漢武帝劉徹當即下令將李陵家族滿門誅殺。朝廷百官莫不噤若寒蟬,唯有太史令司馬遷站起來為李陵辯護,漢武帝十分震怒,將司馬遷打入死牢。當司馬遷準備迎接死亡時,漢武帝念及司馬遷的才華,將腰斬改為宮刑,這個打擊對于司馬遷來說,比死亡更為難以接受。但是為了撰寫《史記》,實現(xiàn)父子兩代人的夢想,在生與死面前,他做出艱難的抉擇------他回到故鄉(xiāng),獨居寒窯,十易寒暑,完成了《史記》巨著。當他重回長安,已經(jīng)是物是人非,他的老友任安因追隨太子而被腰斬,而他寫的《報任安書》再次引來漢武帝的憤怒,在思子宮里,圍繞生與死、英雄與懦夫等等命題,司馬遷與漢武帝展開了思想上的巔峰對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