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耿薇 實習生 陳卓珂
王彥:讓孩子了解我的故鄉(xiāng)
說起赴臺經(jīng)歷,王彥笑著說:“生活給了我千錘百煉!”
1995年,22歲的王彥只身前往深圳打工。那時候的她只想努力工作,賺錢補貼家用,給奶奶看病。她沒想到,自己在深圳一家模具公司做辦公室主任時,一位投資大陸的臺商對她一見鐘情。“我先生說,他當時第一眼就喜歡上我了,沒有理由。”即便如此,當時的王彥還是十分猶豫,因為對方是典型的鉆石王老五,已經(jīng)有了兩段婚姻經(jīng)歷,還有三個孩子。“我要考慮孩子能不能接納我,婆婆能不能接納我,嫁去臺灣我的工作怎么辦?”諸多問題擋在王彥面前,但是先生的一句話讓她最終下定決心。“我先生跟我說,當時他問那三個小孩,把我追下來當媽媽好不好,小孩子都說好,我就答應了?!钡玫胶⒆觽兊恼J同,王彥心里的石頭落了地?!拔蚁壬?jīng)問我,希望小孩們怎么稱呼我,我說當然叫媽啊,媽有媽的責任,阿姨滿街都是。”1997年,王彥和先生在臺中完婚。雖是繼母,但只比王彥小四歲的繼女卻拿她當親生母親。
“在臺灣生活很不容易的,吃的苦那真是說也說不完啊。”為了不讓自己與社會脫節(jié),王彥婚后堅持在深圳工作,遲遲沒有生育。2000年春天,王彥懷孕了。考慮到當時臺灣有比較健全的醫(yī)療保健制度和更為優(yōu)越的教育,她和先生決定把孩子生在臺灣。當年12月,夫妻倆的愛情結晶出生了。為了這個孩子,王彥完全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在家里盡職盡責地照顧孩子,孝敬公婆。責任心極強的王彥,把家里照顧得井井有條。
孩子六歲的時候,王彥覺得不能脫離社會,決定出去工作。事情并不順利,她從打工仔開始做起,甚至賣過檳榔。最終,王彥找到了一份保健品直銷的工作,而這份工作不僅讓她重新找回了職業(yè)女性的自信,更讓她在機緣巧合之下認識了更多的陸配(大陸嫁到臺灣的女性)?!芭_灣的陸配群體越來越壯大,說明兩岸的交流越來越密切,我想自己應該為此做些什么?!蓖鯊┌炎约悍孔痈某赊k公地點,自己出資裝修辦公室,多方奔走,幾經(jīng)坎坷,在2013年7月28日,臺灣陸配關懷聯(lián)誼促進會終于成立了,第一天會員就達到500人,兩個月后就增長至3000人?!拔野褏f(xié)會資料送到臺灣的相關部門,讓它們幫助宣傳,所以來參加的人很多?!蓖鯊┫Mㄟ^成立這樣一個組織,讓在臺灣的陸配都感受到集體和組織的關懷,守望相助。
孩子們慢慢長大,王彥卻有了另一些困惑:孩子們總不愿意在小伙伴們面前提起母親是大陸人,覺得自卑,她希望帶孩子回家鄉(xiāng)看一看。于是,這位倔強的涇陽姑娘,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奔波、聯(lián)絡。今年4月,通過臺灣陜西同鄉(xiāng)會,王彥輾轉聯(lián)系到了陜西省臺辦,表達了她想帶著陸配和她們的子女、愛人回鄉(xiāng)省親的想法?!笆虑槁鋵嵉煤芸欤?月份說的這個事,3個月后我們就來了。臺辦安排的行程也很豐富,讓我們的孩子能從歷史和現(xiàn)實多個角度了解陜西的風土人情、歲月流轉。”
回家,對于王彥來說,既熟悉又陌生。陜西的發(fā)展變化和日新月異讓王彥驚嘆,也顛覆了她對陜西的刻板印象。“我先生以前來我家喔,怕死那個泥巴路了,現(xiàn)在他覺得我家很好,想來這邊養(yǎng)老?!?/p>
問及協(xié)會將來的發(fā)展,王彥笑道:“兩岸一家親,我不知道自己能做到什么程度,但我和我的同事們都會為了兩岸的合作與交流不懈努力。”
方寶娟:回娘家不用再折騰了

“我每年都回來,這次是最方便的一次。”對于方寶娟來說,這次跟隨臺灣陜西陸配團體回鄉(xiāng)省親,最讓她欣慰的就是大陸對臺胞來往內(nèi)地免予簽注,省去了許多繁雜的手續(xù)。
1995年,還在陜西省藝術學校學習戲曲的方寶娟認識了來陜投資的臺商,因為一段美麗的誤會,二人墜入愛河并迅速結婚。對于這段婚姻,方寶娟一開始始終沉浸在少女情懷的浪漫想象中,然而令她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會面對那么多的麻煩和折騰?!澳菚r候,剛嫁過去很孤單,受了委屈不知道該找誰傾訴,不像在西安,要是受了委屈,我就回寶雞找我媽媽。”
初到臺灣的方寶娟,有許多不適應。在臺灣,有令她無比害怕的臺風天,每到刮臺風的時候,她就很想回家。然而這還不算什么,生活了一段時間后,她意識到一個更為重大的問題:她失業(yè)了!在陜西,她是民間藝術團的秦腔演員,端的是“鐵飯碗”,但是在臺灣,她的一技之長,沒有用武之地,作為家庭主婦的她真是苦悶極了。想了一段時日,她還是決定放下架子,去打零工。“當時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珍珠奶茶,我跟你講,我當時真的以為那是最辛苦的日子,沒想到麻煩還在后面?!狈綄毦暾f的麻煩,就是當時回大陸辦理入境簽證的過程。“我去辦證,那個辦事的人對我很不屑,我知道他們認為我是看上了我先生家的錢才去的臺灣,但是我也懶得解釋了,還有就是臺灣那邊也是對我們另眼相待,覺得我們是外鄉(xiāng)人,要個什么資料永遠都是能拖就拖。”說起這一段,雖然時隔多年,方寶娟還是很唏噓。每每方寶娟從大陸探親回來,無論她穿的是什么,總會被人說自己的衣服太土了,肯定是大陸買的。“那時候真的是很自卑哦,沒辦法跟人家相處,覺得自己很弱勢。”
“但現(xiàn)在不一樣啊,我現(xiàn)在在臺灣說我自己是大陸過去的,我很有面子啊,因為我的家鄉(xiāng)發(fā)展得很好啊,公路比臺灣寬很多呢。”說到這次回娘家,方寶娟十分開心。
記者問到她下一步的打算,方寶娟說,希望能夠來陜進行投資,為家鄉(xiāng)父老做些實實在在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