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成的銅車馬博物館新落成的銅車馬博物館

秦陵銅車馬塵封地下兩千多年,破損銹蝕嚴重,出土時殘片多達3000多片。考古工作者和文物專家歷經(jīng)8年研究、保護、修復,終于將兩乘熠熠生輝的秦代高科技“豪車”完整地呈現(xiàn)在世人眼前。1983年8月,二號銅車馬修復完成,10月1日正式對外展出。1987年5月,一號銅車馬也修復完成,與二號銅車馬一起對外聯(lián)展。

2010年,兩乘銅車馬中的“一號銅車馬”首次邁出秦俑博物館大門,榮耀“出巡”上海世博會,成為世博會中國館的一大亮點。2011年4月,秦陵一號銅車馬二次“出巡”,走進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參觀人數(shù)超過200萬。2021年5月12日,秦陵二號銅車馬從秦陵博物院文物庫房安全運抵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重新組裝后,于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再度亮相。

銅車馬通體彩繪(資料圖片)銅車馬通體彩繪(資料圖片)

跋涉數(shù)千里 首次“出巡”上海世博會

30多年來,銅車馬駐守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累計接待海內外觀眾超過1億人次,并以“青銅之冠”的美譽成為當之無愧的國寶。

2010年,兩乘銅車馬中的“一號銅車馬”起駕來到上海。秦陵一號銅車馬為雙輪、單轅、駟馬系駕,共由3500多個零部件組成,總重約1040公斤,其中金飾件3000余克,銀飾件4000余克,車馬通體飾有精美絕倫的彩繪。在修復后從未踏出館門,也是國家不允許出境的國寶級文物之一。因受到中國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組委會邀請,獲得國家文物局、陜西省委省政府及陜西省文物局批準后,才首次“出巡”。

秦陵一號銅車馬出土后的首次遠行,考驗了中國當代文物保存、運輸?shù)膶嵙?。為了護送這一國寶級珍品,所挑選出的運輸車都是特種車輛。銅車馬的所有配件也需要卸下單獨包裝,從數(shù)百公斤的銅車、銅馬到數(shù)克重的金銀馬飾,每一件都要制作特別的包裝箱和包裝囊盒。

銅車馬踏上旅程之際,陜西省公安廳會同武警陜西總隊負責為銅車馬出巡保駕護航。臨潼與上海相距1500公里,途經(jīng)4個省。一路上,河南、安徽、江蘇與上海公安廳(局)聯(lián)動為銅車馬保駕護航。運抵上海后,專家對其再次進行了仔細檢驗,確定所有部件都完好無損。此后,在長達6個多月的展期中,為避免銅車馬“水土不服”,展區(qū)設立了特殊的溫度、濕度監(jiān)控系統(tǒng),相關數(shù)據(jù)及時傳回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供專家分析研究。

2011年1月25日下午,在上海世博會展出的秦陵一號銅車馬在武警安全護衛(wèi)下,經(jīng)過兩天時間長途跋涉,安全榮歸故里——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在世博會展出期間,“一號銅車馬”以其恢宏的氣勢、復雜的結構、精湛的工藝,受到了來自世界各地上千萬觀眾的矚目,并對兩千多年前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感到驚嘆和敬佩!

子母扣加銷釘連接成的部件(資料圖片)子母扣加銷釘連接成的部件(資料圖片)

“入住”世園會 參觀人數(shù)超過200萬

秦陵一號銅車馬的首次“出巡”轟動了上海灘,來自五大洲的賓朋口口相傳:“欲看五千年的中國,必到陜西西安”,銅車馬成為西安擁有的得天獨厚文化歷史資源的象征。2011年4月21日,銅車馬又像一個珍貴的“國寶接力棒”,從2010上海世博會傳遞到了2011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

2011年4月21日11時,運載著秦陵一號銅車馬的廂式貨車在警車的引導下,抵達西安世園會長安塔東門的小廣場。經(jīng)過近一小時的檢查和調運準備,運載銅車馬的貨車車門開啟,工作人員小心翼翼地將箱子搬下車,然后起重機將其“謹慎”地放置到長安塔一層。為了給銅車馬提供一個安全舒適的環(huán)境,放置銅車馬的玻璃器皿頂安裝有36盞LED燈,既沒有輻射,還能保持器皿內的恒溫恒濕。從銅車馬進入長安塔起,長安塔一層就有武警部隊24小時寸步不離地守護。

2011年10月25日,在圓滿完成世園會光榮使命后,秦陵一號銅車馬載譽安全回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至此秦陵一號銅車馬第二次“出巡”畫上了圓滿的句號。秦陵一號銅車馬“入住”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長安塔,參觀人數(shù)超過200萬,再次贏得了國內外各界的廣泛關注,這是秦陵銅車馬出土以來的第二次出展,不但對中國文化藝術的闡釋和傳播作出了貢獻,也為陜西文物界贏得了光彩。

一號銅車馬首次“出巡”上海世博會(資料圖片)一號銅車馬首次“出巡”上海世博會(資料圖片)

驚艷世人 “高科技”和藝術魅力

秦陵銅車馬體量大,是考古所見的最大的組合型青銅器;結構復雜,細節(jié)表現(xiàn)清晰、逼真;冶金鑄造技術高超,采用多樣的工藝手法;車中的零部件制作難度極大,工藝精湛;造型準確、寫實,人、馬生動、傳神;駕具、馬飾完整,系駕關系清楚;彩繪紋飾精美,與浮雕結合,表現(xiàn)出了馬車不同部位原本的材質、構造和面貌……

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秦陵銅車馬真是“高端大氣上檔次,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國寶。

先來看看秦陵銅車馬雍容華貴的外表:銅馬穿金戴銀,金銀項圈、金當盧、金銀泡等,閃閃發(fā)亮……據(jù)統(tǒng)計,金銀飾件約占銅車馬零部件總數(shù)的一半,如此高的顏值,盡顯皇家車馬的富貴氣派。銅車馬上通體彩繪也是無與倫比,所用的顏色以藍、綠、白三色最多。八匹馬通體白色,只有鼻孔、口腔等處施以粉紅色;御官俑的面部和手上有兩層彩繪,內層為粉紅色,外層為白色,更加突出了人物肌膚的質感,頭發(fā)為藍黑色,長襦為天藍色;車身上的彩繪,以白色打底繪以彩色紋樣,色調素雅、清新。彩繪的紋樣有夔龍夔鳳紋、流云紋以及各種菱花紋和多種多樣的幾何紋?!安世L不僅使銅車馬更顯華麗,同時也掩飾了銅車馬在鑄造時難以避免的沙眼、修補痕跡等缺陷,而且也延緩了青銅的氧化過程?!鼻亓瓴┪镌旱奈谋<曳Q,在青銅器上彩繪這一藝術表現(xiàn)手法是秦代的創(chuàng)舉,它突破了殷周時期在青銅器上鑄紋和春秋戰(zhàn)國時期金銀錯紋飾的局限,使青銅器上的紋樣更加絢麗多彩。

再來看看秦陵銅車馬充滿“高科技”含量的工藝:無論設計還是鑄造、加工、連接、裝配等環(huán)節(jié),都不亞于今天許多復雜的機械制造。在鑄造方面,使用了多范合鑄法、紅套鑄法、接鑄、嵌鑄、包鑄等;在連接方面,采用了套接、鉚接、焊接、扣結、子母扣對接、合鉸鏈接、鏈環(huán)鏈接等;在模擬塑形表現(xiàn)方面,使用了圓雕、浮雕、鏨刻、磋磨、沖鑿,以及涂色、彩繪等手段。

不要說這整尊車馬,就拿“一號銅車馬”上的圓蓋傘來說,這把巧奪天工的傘是一次成型,厚薄均勻,傘架還可隨太陽的角度任意調整并固定,所運用的焊接、鑲鉚工藝精湛至極,嚴絲合縫,就算以當今國際冶金制造技術標準來看,也是無可挑剔的。

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新落成的秦始皇帝陵銅車馬博物館對外試開放,秦陵銅車馬在“新家”中迎接您的到來!

本報記者 趙爭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