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陜西交通廣播
80歲高齡的“henɡ奶奶”突然就“火”了,每天都有網(wǎng)友在直播間問“‘henɡ奶奶’啥時直播,怎么還不出來”。近幾天,“henɡ奶奶”帶貨火爆,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奶奶在鏡頭前直播,王亞樓在后臺跟進對接,每天將300多件紅杏發(fā)往全國各地,一箱售價三四十元,一天流水超過一萬元,隨著紅杏大面積成熟,發(fā)貨量還在逐日增加。
80歲老奶奶為何想著做直播?
這一切得從“henɡ奶奶”的孫子王亞樓說起。
為進一步擴大公司紅杏在網(wǎng)上銷量,王亞樓有了做網(wǎng)絡(luò)直播的想法,去年試過一次,效果不理想就暫時擱置下來。今年,直播帶貨勢頭火熱,再次點燃了王亞樓心中的那團“火”。家里人挨個兒被他抓去“試驗”,但始終“差點意思”。

王亞樓的焦急讓“henɡ奶奶”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終于坐不住了?!皝啒前?,叫我來試試!”奶奶的自告奮勇讓王亞樓很驚訝。
“直播帶貨和擺攤賣貨的吆喝沒什么兩樣,只不過一個是對著人,一個是對著手機?!薄癶enɡ奶奶”說得很輕松。5月18日,“henɡ奶奶”走到手機鏡頭前,平生第一次做起直播。自此,每天2個小時,將紅杏的營養(yǎng)價值、分揀包裝現(xiàn)場、背后的故事等與網(wǎng)友們分享。短短3天時間,就給王亞樓的公司賬號帶來近千名粉絲。
王亞樓幡然醒悟:“誰說主播非得秀色可餐、年輕漂亮。奶奶可愛的表情,幽默的話語,特別是沒有牙齒的笑容才最真實、最打動人?!?/p>

“手里有好東西,才能賣出好價錢。做生意要實在,吆喝也得實在!”這是“henɡ奶奶”直播帶貨的秘訣。老人開玩笑說,自己年輕時愛吃杏,所以嫁到太平堡,她是資深“吃貨”,最懂紅杏,所以直播起來如數(shù)家珍?!澳贻p時家里條件不好,我和老伴賣過棗饃,搞過農(nóng)具生意,為了養(yǎng)活一家老小,跑遍了太平、北杜、底張、馬莊……”“henɡ奶奶”說,做了幾十年大大小小的買賣,她明白了一點:“不管是街頭賣,還是網(wǎng)上賣,都必須‘實在’。杏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網(wǎng)絡(luò)銷售也不能把次的說成好的?!?/p>

“我80歲了,牙齒掉光,也可以一頓吃掉七八個大軟杏,你看我步伐矯健、身體硬朗,紅潤的臉龐看不出年齡幾何……”“henɡ奶奶”妙語連珠,又給記者推銷起了杏……
網(wǎng)友評論
不少網(wǎng)友為奶奶點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