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陳飛波實習生王雨蒙攝
一部手機上有3個不同的天氣預報,到底該信哪個?3月23日是世界氣象日,省氣象臺對外開放,并回答市民提問。
手機上3個天氣預報咋都不一樣
“手機上的天氣預報為何與氣象局發(fā)布的不太一樣?”市民李先生說,之前,他經常在報紙或者電視上了解天氣預報。前段時間,兒子幫他在手機上下載了天氣預報軟件,隨時隨地想看就能看。
李先生對比后發(fā)現,手機上的3個氣象數據,經常不一樣。李先生打開手機對記者說,蘋果手機自帶的天氣預報顯示當時西安大部多云,溫度是11℃;手機QQ天氣顯示多云,溫度是8℃;手機上下載的墨跡天氣軟件,顯示晴天,溫度是6℃。
氣象專家表示,首先要知道一點,天氣預報是如何制作出來的。首先是氣象信息采集,包括高空、地面、衛(wèi)星、雷達等氣象觀測資料以及數值預報等;其次進行氣象信息處理;第三是進行天氣預報制作;最后通過氣象局、媒體等發(fā)布。
陜西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劉勇說,制作天氣預報時會用到數值預報,這個數值預報有不同的模式,比如歐洲中心的、日本的、加拿大的等。其設計方案不同,最后得出來的數據也就不一樣?,F在一些公司,沒有預報員,根據數值等,計算出結果直接發(fā)布,所以和氣象部門發(fā)布的天氣預報有所不同。
根據我國氣象法規(guī)定,國家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fā)布制度。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臺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fā)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并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fā)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另據報道,由于手機軟件的開放性和全球性特點,一些國際知名品牌的預置軟件,天氣信息采取“全球性”采集和發(fā)布方式,并未宣稱自己屬于“天氣預報”性質,因此對其氣象違法行為的認定造成困難。
從算盤計算到智慧氣象
今年世界氣象日的主題是“智慧氣象”。陜西省氣象局局史館對外開放,很多市民前來參觀?!八惚P和天氣預報有啥關系?”一位女士看著陳列品驚訝地問。工作人員笑著說,這是上世紀70年代前,氣象統計使用的算盤。如今,隨著科學技術和計算機水平的發(fā)展,氣象預報變得越來越智能化。那么,什么是智慧氣象呢?表現為深入應用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大數據、智能等新技術,讓氣象業(yè)務、服務、管理活動全過程都充滿智慧?!霸谖覀冞@個系統上點一下鼠標,被點擊的地方,3公里范圍內的濕度、溫度、風向、有無降水等信息就顯示出來了,這樣的預報更精確?!惫ぷ魅藛T介紹,現在每3公里有這樣一個點,而之前西安只有一個這樣的點。
首席記者姬娜 實習生高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