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里熱鬧的相親角

  昨天下午2時許,三秦都市報記者來到革命公園東南角,每逢周三、周日自發(fā)形成的相親活動如期進(jìn)行。雪地上、樹上、綠化帶內(nèi),到處都擺放、懸掛、張貼著“求婚”“征婚”信息,近千人穿梭在這些信息之間,就像趕集一樣,其中老年人占絕大多數(shù)。

  “老潘,你上次‘交代’的事情有眉目了,女娃是1988年的,比你兒子小2歲,我把你娃的情況給說了,人家女子和她媽都愿意。你今天可得給我300元介紹費,回頭你們兩家自己聯(lián)系去。”在一張乒乓球案子前,一名自稱“婚介所”老板的中年女子對一名男子說著,男子興奮地掏出300元遞給對方說,“行行行,兩個娃要是成了,我請你喝喜酒。”

  這位姓潘的老師傅說,兒子性格比較內(nèi)向,大學(xué)畢業(yè)后應(yīng)聘到楊凌一家飼料廠當(dāng)技術(shù)員,平時工作忙,一個月能回一兩次家。每次回來了,一問他個人問題咋解決?孩子說“不急”?!鞍Γ“盐叶寄芗彼?,眼看著都已經(jīng)32歲了,還沒有成家。我也是60多歲的人了,為了他的事情,幾乎每周都往革命公園跑。以前給相上了幾個姑娘,我覺得挺好,可兒子看不上。月初通過剛才收錢的那個“紅娘”瞅準(zhǔn)了一個姑娘,但愿這次能成?!崩先苏f。

  擠進(jìn)人群,不時看到一些老人用手機(jī)拍攝“求婚”“征婚”信息,還有幾位老人不停地在抄寫這些信息。“這個小伙子情況還不錯,和咱娃年齡差不多,回頭看看情況咋樣?”一位滿頭白發(fā)的老師傅一邊抄寫懸掛在樹上的一份“征婚啟事”,一邊給老伴說。“雪越下越大了,別抄了,趕緊回。”站在一旁的老伴看了看信息,不停地催著老人別抄了,老人則說他多找上點信息,回去了慢慢篩選,說不準(zhǔn)能給女兒找到一個好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