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面師傅技術(shù)一流

  對陜西人而言,似乎沒有哪一種食物比得上一碗面,能夠迅速滿足一個人對飯、菜、色、香、味的全部需要。一碗拉條子,沒有花里胡哨的講究,只一個字——爽。

  昨天中午,西安紅埠街上,蘭建波卷起袖管,站在案板前,像變魔術(shù)般將一盆像蚊香一樣盤起來的面,呼啦一下拉成一根20多米長的面條,粗細勻稱、絲滑連貫。

  “最難學(xué)的是搓面”

  在蘭家,拉條子的做法傳承了三代人。

  區(qū)別于西安本土的拉面方法,蘭建波的拉面,動作花哨,速度極快。三秦都市報記者昨天現(xiàn)場看了一次,他用手揪住一個面頭,邊拉邊將面條在案板上利落地甩,面條越拉越長,他盤在兩個手上,像織毛衣一般,又有秋風(fēng)掃落葉的架勢。

  “別看動作單一,真要學(xué)起來,可不容易?!碧m建波18歲的兒子蘭嘉誠站在跟前,給爸爸當下手。小伙子胖嘟嘟的,戴著眼鏡,不一會兒工夫,已經(jīng)滿頭大汗。去年11月,蘭嘉誠和爸爸學(xué)拉面,“手把手地教,整整學(xué)了3個月?!碧m建波笑著說,目前的手藝只能算是及格,“還沒有真正掌握竅門。”

  竅門是什么?蘭嘉誠的奶奶、68歲的馬阿姨道出了真諦,“最難學(xué)的是搓面?!彼M一步解釋說,制作面條時,不用搟、壓的方法,必須得用手將面團搓細,這才能保證面條的筋道。

  愿意免費傳技術(shù)

  30多年前,馬阿姨在西安紡織城賣涼皮,隔壁一家面館,專賣新疆拌面?!袄娴氖莻€小伙,手法很漂亮,我一打聽,小伙在新疆專門學(xué)過。”讓馬阿姨覺得過癮的,不僅是面的味道,還有拉面時的動作。

  她和小伙學(xué),一來二去,將拉條子的做法,與陜西人的口味結(jié)合起來,也開起了面館。此后,面館搬了很多地方,馬阿姨也將拉面的手藝,傳給了兒子。

  開面館是個辛苦活兒,每天清晨5點多,蘭建波起床和面、醒面,為了保證每位食客的口感,他給自己定下規(guī)矩,“每天只賣100碗左右,每一碗面都得是精品?!?/p>

  有人將蘭建波拉面的鏡頭拍下來,發(fā)在網(wǎng)上,迅速引起關(guān)注。網(wǎng)友將他稱為西安“拉面哥”。蘭建波蠻樂意被人這樣稱呼,“誰想學(xué),可以來找我,我免費傳授技術(shù)?!?/p>

  文/本報記者宋雨

  圖/本報記者黨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