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統(tǒng)率“鐵軍” 北伐揚威
1925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獨立團在廣東肇慶成立,其基礎是原“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鐵甲車隊”,2000余人的隊伍幾乎全是精兵強將,他們中, 要么是參加過農(nóng)民運動的干部黨員和團員,要么是黃埔軍校和滇軍干部學校學員,而招收的戰(zhàn)士,也多是有著滿腔革命熱情的新兵。
這支隊伍是由葉挺任團長,因此稱“葉挺獨立團”,這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第一支可以直接約束的部隊。葉挺按照黨的指示,對隊伍進行緊張的軍事、政治訓練,讓部隊的政治覺悟和軍事技術(shù)有了很大的提高。1926年4月底,獨立團奉命作為北伐先遣部隊,首先開赴前線。
在武昌城下,受命擔任主攻的獨立團,一營成立奮勇隊,官兵們留下了遺書和遺物,誓為攻城而獻身。最后,葉挺率領的獨立團,用5天時間,以犧牲191人的代價,殲滅3萬敵軍,攻克武昌。
在整個北伐戰(zhàn)爭中,獨立團英勇善戰(zhàn),屢建戰(zhàn)功,為國民革命做出了重大貢獻。1927年1月,旅居武漢的部分廣東人士在漢陽兵工廠鑄造了一座人稱“鐵軍牌”的鐵盾,敲鑼打鼓地獻給國民革命軍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代表第四軍接受了鐵軍牌。
南昌起義 功勛卓著
南昌起義前夕,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fā)奎同汪精衛(wèi)相勾結(jié),策動反共陰謀,強令第二方面軍高級軍官中的共產(chǎn)黨員退出軍隊或脫離共產(chǎn)黨,并欲借上廬山開會為 由,趁機解除葉挺、賀龍的兵權(quán),吞掉中國共產(chǎn)黨所領導和受中國共產(chǎn)黨影響的第20軍、第11軍的第24師和第4軍的第25師等部隊。
時任第二方面軍第4軍參謀長的中共秘密黨員葉劍英獲知消息,當即與葉挺、賀龍等緊急聚會,共商對策。
1927年7月27日,趕在敵人出動之前,葉挺和賀龍先后率部奔赴南昌,和周恩來、朱德、劉伯承、聶榮臻等一起,立即投身到具有重大革命意義的南昌起義的緊急籌備中。
4天后,葉挺奉前敵委員會書記周恩來指示,擬定起義作戰(zhàn)命令:“我軍為達到解決南昌敵軍的目的,決定于明(8月1日)凌晨4時開始向城內(nèi)外所在敵軍進攻,一舉而殲滅之?!?/p>
然而,8月1日凌晨2時,由于第20軍的一個營副告密,起義提前兩小時打響。
深夜,起義的紅色信號將南昌城映得通亮,葉挺和賀龍等指揮所部向敵人發(fā)起猛烈攻擊。
頓時,各個預定攻擊地點槍炮聲大作,殺聲震天,敵人聞之膽戰(zhàn)心寒。起義軍經(jīng)過四小時的血戰(zhàn),于拂曉前全殲南昌城內(nèi)守敵,起義一舉成功,奏響了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高亢序曲。
起義勝利的當天,起義軍以葉挺的名義公開發(fā)表了《告第二方面軍同志書》,號召革命軍人團結(jié)起來,共同為打倒反革命分子和帝國主義列強及新舊軍閥等一切惡勢力而努力奮斗。
起義部隊仍沿用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番號,由賀龍兼代總指揮,葉挺兼代前敵總指揮,劉伯承為革命委員會參謀團參謀長。起義勝利的第3天,起義部隊奉中共中央命令,按原計劃相繼撤離南昌,踏上艱難曲折的南下廣東征途,準備到廣東重建革命根據(jù)地。
葉挺率第24師歷時近兩個月,突破敵人重重圍追堵截,經(jīng)臨川、廣昌、瑞金,轉(zhuǎn)戰(zhàn)福建,最后同賀龍率領主力部隊到達潮州、汕頭、揭陽、海陸豐一帶,開展革命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