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正山老人正在給老顧客理發(fā)

  “我17歲學(xué)理發(fā),被稱為‘揚州三把刀’之一,后來在西安市公交三公司院子里給公交司機們理了34年發(fā),帶出來了36名弟子?,F(xiàn)在年齡大了,整天騎著我的‘二八大驢’,帶著剃頭的家伙走走轉(zhuǎn)轉(zhuǎn),不求掙錢,只圖方便我的那些老伙計們?!?4歲的朱正山老人一邊給專門從南稍門趕過來的老顧客剃頭,一邊講述著自己的快樂生活。

   “粉絲”追著理發(fā)師跑

  昨天在環(huán)城公園,七八名中老年男子圍著穿著“白大褂”的朱正山老人聊天,聊得正酣時,一位頭發(fā)花白的60多歲的男子哼著秦腔走過來說,“你幾個諞得美很么?!币贿呎f著,一邊從自行車后架上取下凳子說,“天一熱,頭發(fā)稍微一長煩得很,給咱捯飭一下?!?/p>

  朱正山從車筐里拿出油布圍裙抖了一下,蓋在了已經(jīng)坐到凳子上的老人胸前說,“老家伙頭發(fā)長得快得很,可惜大面積開始白了?!边@位老人嘿嘿一笑說,“68歲了,還能像年輕人一樣?”隨著“嗡嗡嗡”的電推子聲音響起,坐在凳子上的老人身上隨即落下白發(fā)。推完后,他麻利地從挎包里取出噴壺,一邊向老人頭上噴著水,一邊用手揉搓著頭皮,接著拿出剃刀刮了起來。

  這位老人說,他是專門從南稍門趕過來的,到朱師傅這里理發(fā)有七八年了,以前要跑到東郊公交三公司去,現(xiàn)在隨時都能找到他。像他這個年紀的人,到理發(fā)店里去理發(fā),不光收費太高,和年輕人在一起也感覺不方便。朱師傅樂呵呵地說,“我就是擔(dān)心大伙找不見我,就騎著我的‘二八大驢’沿著老路線走,邊走邊理,平時基本上固定在這個地方,只要在這里等,不論刮風(fēng)下雨,我都來?!?/p>

  “揚州三把刀”理發(fā)不為掙錢

  理完頭后,這位老人掏出6元錢塞到朱師傅手里說,“今天給你六個元,前幾次人多,你都沒要錢?!敝鞄煾嫡f,“我這不是圖掙錢,不給錢我也不在乎。我這一輩子就會個這手藝,閑著也是閑著呢。出來和老伙計們聊聊天,感覺快樂得很……”

  朱師傅說,他從17歲開始學(xué)理發(fā),是“揚州三把刀”中的一員。1967年來到西安公交三公司,給公交司機們整整理了34年?,F(xiàn)在年紀大了,可一閑下來就難受,從5年前開始騎著自行車給大伙免費服務(wù),認識了許多老顧客,現(xiàn)在老顧客們或許覺得他太辛苦,理完發(fā)了隨意給上幾塊錢意思一下,他也就收下了,要不然,人家也不自在。

  文/圖本報記者趙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