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的一段明長城遺存 資料圖片榆林的一段明長城遺存 資料圖片

  龍洲堡城墻上曾經(jīng)挖開的水渠以及下邊現(xiàn)在的水渠和剛剛播種的農(nóng)田 本報記者霍海澎攝

  本報記者 霍海澎

  長城穿越陜西五個市

  歷史上的各類長城橫跨榆林、延安、銅川、渭南、韓城等五個市,現(xiàn)存長城1838公里。

  在陜西現(xiàn)在的行政區(qū)域版圖中,歷史上的各類長城橫跨榆林、延安、銅川、渭南、韓城等五個市,現(xiàn)存長城1838公里。其中,榆林由于地處陜西最北,是歷史上各個時期的邊疆地區(qū),長城遺存尤為豐富,各類長城遺存總長約1600多公里。

  根據(jù)國家文物局2012年《關于陜西省長城認定的批復》以及最新考古信息,陜西省至少17個縣、市、區(qū)分布有包括戰(zhàn)國、隋、明等歷史時期修筑或使用的長城墻體及附屬設施。其中,戰(zhàn)國魏長城分布于富縣、黃陵縣、宜君縣、黃龍縣、韓城市、合陽縣、澄城縣、大荔縣、華陰市,墻體總長度約146.6公里,烽火臺1座,敵臺4座,單體建筑9座,相關遺存22座。秦昭王長城分布在神木、榆陽、橫山、靖邊、吳起、志丹等縣區(qū),墻體全長459公里,單體建筑451座,關堡22座,相關遺存44處。隋長城分布于神木縣、靖邊縣、定邊縣,墻體總長19公里,單體建筑35座。

  而我們現(xiàn)在通常意義上所說并能明確辨認的明長城,在陜境內主要分布于榆林市的府谷縣、神木縣、榆陽區(qū)、橫山縣、靖邊縣、定邊縣以及延安市的吳起縣境內,東與內蒙古準格爾旗長城相接,再向東隔黃河是山西明長城,西與寧夏明長城相接。墻體長1170公里,單體建筑1151座,關堡112座,相關遺存53處,是比較完整并能清晰地看到墻體、烽火臺、營堡等遺跡的長城遺存。

  破壞的事兒時有發(fā)生

  鐵路、高速公路、地方道路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長城保護的首要威脅。

  陜西省尤其是榆林市長城資源的豐富遺存,使得長城保護的難題凸顯,在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大規(guī)模開發(fā)建設的背景下,鐵路、高速公路、地方道路等各類基礎設施的建設成為長城保護的首要威脅。

  “今年規(guī)劃的榆林至靖邊一級公路與兩邊的明長城相交的地方就有四處之多,要求這類項目施工企業(yè)拿出相應的文物保護方案,進行實地評估是我們目前最主要的工作?!庇芰质形膹V局文物保護科科長雷彥波說。

  多次進行過實地調研、考察、走訪的西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趙從蒼,就陜西境內長城保護向陜西省政府提出過專門的建議。

  “由于長城遺存分布范圍廣、面積大,其保存狀況令人擔憂,來自于自然和人為因素對長城的破壞是嚴重的?!壁w從蒼教授在建議中還特別指出:“人為因素是長城遭到破壞的主要原因。有些地方在進行基礎建設時,若與長城遺存沖突,直接將長城墻體破壞,比如公路、廣場的建設等;有的地方為了引資建廠,大規(guī)模破壞長城遺存搞區(qū)域開發(fā);不少居民為了開墾田地,擴大種植面積,或修建生產(chǎn)路,將長城墻體鏟削破壞;或利用長城夯土的堅固性在墻體中掏挖窯洞,用于居住或圈養(yǎng)牲畜。這些對長城墻體破壞甚大!”

  記者多次實地走訪中,榆林長城遺跡在各個時期被破壞的境況幾乎隨處可見。4月6日,榆陽區(qū)明長城常樂堡營堡一側的墻體被當?shù)卮迕裼苗P車損毀,當文保員通知文管所執(zhí)法人員前來時,城墻一部分已經(jīng)被推毀;而常樂堡城堡內也修建起了一家較大的私人會所。位于靖邊縣龍洲鎮(zhèn)龍一村的龍洲堡遺址內,村民澆地的水渠和耕地就在城墻根下以及城堡內外。位于橫山縣波羅鎮(zhèn)雙河村的明長城東馬圈寨城,則被近年新建的墓地重重包圍。群眾普遍對于長城保護的意識比較淡薄。

  在城區(qū),土地資源珍貴,在利益的驅使下,各類破壞長城遺跡和在長城保護范圍內違規(guī)修建的建筑較多。由于地處榆林城郊地帶,從榆林鎮(zhèn)北臺過榆溪河至榆林北收費站的一段明長城遺址附近,民居、養(yǎng)牛場、墳墓等散落在長城兩邊。榆林老城、定邊縣城是明長城的衛(wèi)城或有長城過境,保護范圍較難劃定。

  省文物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長城遺跡全部屬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目前我省長城保護范圍尚未按照地方法規(guī)的形式正式公布。因此,在我省目前實施的各類項目中,存在大企業(yè)能管得住,市民、村民在長城遺跡附近建設、破壞難管的現(xiàn)狀,個別地區(qū)對長城保護意識薄弱、重視不足,長城破壞的事時有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