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是西藏的“西藏” 在藏考古需要闖勁和韌性

  兩年時間在人生河流中并不算長,但兩年在藏的工作卻讓張仲立一生難忘,時隔31年,往事對他來說依然歷歷在目。他告訴記者,在兩年工作結(jié)束即將回陜前夕,所有隊員都準備“全身而退”的時候,當時考古隊中的小兄弟張建林卻不愿意走,他執(zhí)意要求前往西藏的“西藏”——連藏族人都不愿意去的阿里地區(qū),尋找傳說中的古格王朝遺跡。

  “搞科研需要過人的闖勁和毅力,考古事業(yè)更是如此,”張仲立對說,“從那時起我就佩服我這位小學弟”。也正是基于那次對阿里地區(qū)的文物普查和線索發(fā)掘,張建林隨后發(fā)現(xiàn)了大量古格王朝遺跡,并在接下來的30年來每年進藏考察,成為中國藏文化研究首屈一指的學者。

  在交談過程中,張教授反復強調(diào),多年以來藏學研究的重點此前一直在國外,因而作為中國文物工作者,為藏學研究奠定歷史文化基礎(chǔ)則是不可推卸的責任。從1986年回陜后一直主持秦俑發(fā)掘工作的張仲立沒能再次踏上神秘的高原,但他說,“西藏是我們的西藏,西藏的文物和歷史,我們中國學者不管,那誰管?!?(記者 李軻暄)(編輯:wsx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