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起“共讀”活動的戴軍

  在很多人看來,讀書是件極私密的事。為什么讀、讀什么書、怎么讀書,完全都是你說了算。如今,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人們的閱讀模式開始改變,網(wǎng)上打卡閱讀、組團閱讀正吸引著不少人加入,成為新的流行趨勢。

  網(wǎng)友每天在群里“打卡閱讀”

  小陳是在網(wǎng)上看完小說《白鹿原》的。

  今年年初,他加入了一個微信讀書群,群里的成員,根據(jù)不同愛好,分為不同小組,共同讀書。

  小陳加入的是“經(jīng)典閱讀組”。所謂經(jīng)典閱讀,主要是讀一些名著。這個小組200多人,全國各地都有,大家素不相識,每天都在這個群里“打卡閱讀”。

  “一個閱讀周期是100天,每天晚上抽出一小時,讀完規(guī)定章節(jié),大家在群里簽到、打卡,交流彼此讀書心得,很火爆?!毙£愂俏靼踩?,他選擇的第一本書便是陳忠實的《白鹿原》,“平時工作太忙,這種名著根本看不完,加入這個讀書群,有人監(jiān)督你、提醒你,就能堅持下來?!?/p>

  這種模式,被稱為“打卡閱讀”。事實上,時下各種共讀APP(手機軟件)和微信公眾號遍地開花,每天都有閱讀材料發(fā)到群里,材料并不長,大概花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就能完成任務(wù),群里的成員定期交流讀書心得,或者提交讀書筆記。以某知名共讀APP為例,目前已擁有2000多萬成員,建立了超過10萬個共讀群。

  帶來了新的商機

  “80后”小伙戴軍,就曾發(fā)起過類似的共讀活動,他最深刻的一個感觸是,“網(wǎng)上共讀、打卡閱讀克服了惰性,且有一種競爭的樂趣?!?/p>

  戴軍從小酷愛閱讀,在西安讀完大學后,曾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多年。活動剛剛發(fā)起時,僅僅一天時間,群里就加入了20多個人,為了增加互動性,除了每日的線上閱讀,戴軍還將自家的地下室,改裝成了一間公共閱讀室,將自己的上千本藏書,擺在閱讀室,供書友們免費閱讀,并定期組織小型的讀書沙龍。

  戴軍將此比喻成去健身房健身,“一個人去健身房,很少有人能長期堅持下來,所以健身時找個‘健身搭子’很重要。網(wǎng)上共讀也是同理,使大家擁有了更多分享讀書體驗的渠道,回歸系統(tǒng)閱讀、深度閱讀?!?/p>

  閱讀方式改變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商機。隨著用戶群體的不斷增加,國內(nèi)一些共讀平臺已嘗試將盈利模式向售賣文創(chuàng)、家居、圖書等產(chǎn)品方面延伸,比如,你可以直接在共讀類APP或微信公眾號上買茶杯、靠枕、鋼筆、筆記本、耳機、移動電源等產(chǎn)品,都是使讀書這件文藝的事兒“變現(xiàn)”的新探索。

  文/圖本報記者宋雨 實習生宣墨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