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魏偉 鄭斐 通訊員 劉沖
再過一個月,劉滿堂到李家臺村駐村就整一年了。
6月初、7月中,兩次見面要求采訪,劉滿堂都熱情接待,然而卻婉拒了我們。他一再說:“不要宣傳我,我到這里時間不長,還沒干多少事。”
8月6日,正是盛暑時節(jié)。記者再次深入李家臺這個陜南山區(qū)小村。見到劉滿堂,他還是前兩次那樣,戴著大草帽,穿著牛仔褲,黑黑的臉膛,硬挺的腰板,憨厚的笑容,看上去與農民無異。
他可是全省唯一一位副部級的駐村第一書記。不宣傳他的理由,這次李滿堂明明白白告訴了我們:“正因為我的級別高,調動資源的能力比其他的第一書記要強,所以宣傳我對他們不公平。再說,作為黨的中高級干部,到村里來了,做多少工作能算多嗎?”
城關鎮(zhèn)黨委副書記周浩告訴記者,他與劉滿堂多次促膝深談,劉書記無意中曾透露過一句話,這里把一江清水送往北京,他從北京到這里來,要不負這里的山水,這里的百姓。
這位低調謙虛的第一書記,是實實在在為陜南山區(qū)老百姓脫貧致富而來。
“脫貧致富,不要錯過這五年機會”
李家臺村是省定扶貧重點村,山大人稀,全村3891畝土地都在山上,人均耕地和林地約2畝,土地資源有限,部分村組處于缺路、缺水、缺電的“三缺”狀態(tài),當?shù)厝罕娮猿罢f,“水在河里流,人在山上愁”。
去年9月8日,中核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總會計師劉滿堂主動請纓,經(jīng)中組部批準,從北京來到李家臺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到村后,劉滿堂謝絕了縣里為他安排的住處,在村里租了一間普通的民房作為住宿和辦公地,購置了些簡單的家具和生活用品,便一頭扎進工作中。
三天里,他跋山涉水、挨門挨戶走訪了幾十戶人家。雖然全村總體上貧困程度不是很高,但是在好幾戶最貧窮的老鄉(xiāng)家,劉滿堂動情地灑下熱淚。
于是,他把中央脫貧攻堅的政策認真地講給村干部和村民聽。他說,中央這次提出的脫貧攻堅決策,到2020年讓貧困問題徹底地得以解決,不會讓一戶落下。對陜南山區(qū)來說,必須跟上,決不能錯過這五年機會。
劉滿堂說,他這個第一書記的任務,就是要把中央脫貧攻堅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把群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盡可能地調動起來。如何因地制宜實現(xiàn)脫貧致富,是駐村以來他日夜思考的事情。
對全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后,他與村委會一班人對91戶貧困戶逐戶制定了詳細切實的脫貧措施。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心為人民服務”
“胡老哥,你的鋪面賠償?shù)氖虑椴皇俏也还?,村里已?jīng)給你讓利好多了,你也要講大局,為村里的長遠發(fā)展著想。”劉滿堂握著村民胡忠滿的手,真誠地道歉,耐心地勸導?!昂茫衣犇愕?!”胡忠滿說。
這是采訪當天記者見到劉滿堂到村民家中做思想工作的一幕。胡忠滿告訴記者:“劉書記經(jīng)常到我們家來,他幫我們把路修到家門口,我的農產品可以很方便地運到外面去?!?/p>
駐村以來,除非中核集團有重要事情,劉滿堂很少回京。近一年時間,回京次數(shù)屈指可數(shù)。問他如何適應山區(qū)艱苦的生活,劉滿堂樂觀地說:“我出身農家,以前做過村里的副支書,習慣農村的生活。受黨培養(yǎng)這么多年,能為百姓干點實事,雖苦而無憾”。
在村委會門口玻璃窗里,我們看到劉滿堂的崗位承諾:“沒有最好,只有更好,一心為人民服務?!?/p>
李家臺村8個組有7個都在半山腰上,“看著一拃遠,走路要半天”,離縣城很近,卻吃不上自來水。長期以來,吃水、出行是當?shù)厝罕娒媾R的兩大難題。
劉滿堂在走訪群眾、和村民拉家常過程中,摸清了群眾這些亟需。他向中核集團領導匯報并請求支持,還不時地在自己的微信圈播報李家臺村的發(fā)展困境,爭取同事和好友支持。
很快,劉滿堂為村中募集到資金150多萬元,先期啟動了群眾飲水工程和通組路建設。
剛開始,有的群眾半信半疑,有的存在畏難情緒。劉滿堂便挨家去做工作,鼓動更多的群眾參與進來。項目開工后,劉滿堂天天泡在工地上,翻山越嶺,現(xiàn)場指揮。
胡忠滿、80多歲的劉景竹等3戶群眾居住地遠離通村路,把路修到家門口每戶得集資8000多元,可這3戶都是貧困戶,8000元對他們來說是個不小的數(shù)字。劉滿堂便和施工方商量,只收1萬元油錢,把通向這3戶困難群眾房前的道路修通。而這1萬元,劉滿堂是拿自己的錢給交上的。
截至目前,李家臺村3條寬6米,總長10幾公里的通村路路基已經(jīng)開挖到位,正在聯(lián)系硬化事宜??傞L5公里的群眾飲水項目也已經(jīng)完工,267戶群眾吃上了縣城的自來水,徹底解決了吃水難題。
村支書王東說:“劉書記來了幾個月,群眾影響就超過了我。我做不通的工作,劉書記一來,村民的工作就做通了?!?/p>
如今,劉滿堂已成為李家臺村368戶居民大家庭中的一員,當?shù)厝罕娪H切地稱他為“全村人的好書記、貧困戶的好親戚”。
“農民只有轉變身份才能真正走上致富路”
修路、引水僅僅是個開始。近一年的苦苦琢磨,劉滿堂為李家臺村勾勒出這樣的前景:在確保實現(xiàn)脫貧目標前提下,把李家臺村建成美麗鄉(xiāng)村。他說:“青山綠水是陜南山區(qū)最寶貴的資源,也是旅游資源。我們力爭用10年時間把李家臺村打造成旬陽縣重要的旅游景區(qū)?!?/p>
經(jīng)濟學出身的劉滿堂,總是把經(jīng)濟的觀念灌輸給群眾。他經(jīng)常說,農民只有轉變身份才能真正走上致富路。結合當?shù)氐馁Y源條件,他聘請權威專家深入考察、論證后提出,大力種植油用牡丹、枇杷、櫻桃、黃花等,把李家臺村全部土地打造成花果山,打造成秦巴山區(qū)稀有植物園區(qū)。
劉滿堂有許多讓村民轉變身份的故事。
李家臺村的王有林長期在廣東做生意,接了一個手工縫制足球的單子,但一直為供貨不及時而發(fā)愁。聽到這消息,劉滿堂很興奮。
他琢磨,村里有不少留守婦女,把她們組織起來縫制足球,既找到致富門路,又不影響照顧老人和孩子。他把這個想法匯報給村黨支部,村黨支部聯(lián)系王有林,很快簽下了培訓和供貨協(xié)議。縫制一個足球手工費20元錢,目前,加工的第一批足球已交貨驗收合格并收到了加工費。
針對旬陽當?shù)毓I(yè)化和城鎮(zhèn)化條件不足的問題,劉滿堂借助中核集團公司資源,積極實施勞務扶貧和教育扶貧。中核集團所屬核工業(yè)學校為旬陽縣免學費培養(yǎng)學生140多名,并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就業(yè)。
說起致富經(jīng),劉滿堂滔滔不絕,激情滿懷。他說,遵循“無農不穩(wěn)、無工不強、無商不富”規(guī)律,為村民建設穩(wěn)定增收的產業(yè)是關鍵。今后,他要著力在李家臺村打造林業(yè)觀光、來料加工和旅游服務三個產業(yè)。以他最看好的油牡丹為例,劉滿堂細細地為我們盤算起村民致富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