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寶雞市的黃女士,最近頻頻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聲稱是中國工商銀行西安東大街支行的工作人員,并稱,黃女士有信用卡欠款未還。
寶雞市民黃女士:“我當時還以為是詐騙呢,等我跟在我們那邊的工商銀行核實了一下,才發(fā)現(xiàn)卻有其事。”
她仔細回憶,這才想起自己在八年前曾用過這個所謂的“信用卡”,也就是當時他們公司的西安分公司給大家辦的工資卡,而她也就只取過兩次工資。
黃女士介紹,由于是公司統(tǒng)一辦理的工資卡,不久后黃女士離職,也就沒有管過這個銀行卡。
而更讓她疑惑的是,自己當時如果辦理的是信用卡,那她本人應(yīng)該簽過字才能生效,但她從未簽過這樣的字。另外,自己的工資卡如果真的是信用卡,那欠費之后,銀行應(yīng)該通知她還款,可八年時間,工商銀行卻一次也沒有告知過她。
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黃女士今天特意趕到西安,找到了中國工商銀行西安東大街支行了解情況。
工行工作人員介紹,黃女士在2007年通過這個“信用卡”取款兩次,由于是異地取款,共欠銀行12塊錢。加上滯納金、利息等8每年時間總計欠款1萬兩千多塊錢。
那銀行在八年時間為什么沒有及時通知黃女士呢?
中國工商銀行西安東大街支行工作人員:“八年時間你肯定換過電話,所以我們就聯(lián)系不到你?!?/p>
記者:“那現(xiàn)在為什么能聯(lián)系到她了?!?/p>
中國工商銀行西安東大街支行工作人員:“這個肯定是通過了一定的技術(shù)條件。因為我們的催款是外包出去的,具體我也不清楚。"
八年前沒有通知客戶,八年后,在黃女士多次變更地址、更換手機的情況下,銀行依然能找到黃女士,顯然,這位工作人員的說法有些站不住腳。
中國工商銀行西安東大街支行工作人員:"肯定是三方都有責任,一般如果你離職了,你們公司應(yīng)該通知我們,但是你們公司也沒有通知,你自己也疏忽了。我們也有一定的責任。"
經(jīng)過一番溝通后,工行的工作人員同意黃女士暫時先不還款,并遞交情況說明,他們也將向上級部門反映,積極處理黃女士欠款和信用受損的問題。
在這里,我們還得提醒市民,對經(jīng)常不用的銀行卡需要及時查詢,以免發(fā)生類似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