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國慶面、同唱一首歌、同送一聲福、同愛新中國”活動現(xiàn)場。

  西部網(wǎng)訊(記者 凌旎 視頻 宋洋)“永興坊,抬頭看,最大特點是關(guān)中的面。有硬面有軟面,麻食面旗花面。把面一扯二尺半,啪啪的案上甩。細一看,原來是油潑辣子biangbiang面,吃的滿頭都是汗,今天這才叫吃面!”9月30日,在82歲朱志杰輕快的快板聲中,“同吃國慶面、同唱一首歌、同送一聲福、同愛新中國”活動在西安永興坊非遺美食文化街區(qū)舉辦。

  主廚正在將煮好的國慶面撈出。

  現(xiàn)場,永興坊牌樓下支起了三口分別代表陜南、陜北、關(guān)中不同地域的大鐵鍋,主廚現(xiàn)場制作70米長的國慶面,寓意新中國成立70周年走過的風雨歷程。同時倡導吃國慶面新民俗, 讓游客朋友在陜西非遺文化的氛圍中向祖國致敬。

  主廚現(xiàn)場制作70米長的國慶面,寓意新中國成立70周年走過的風雨歷程。

  永興坊請來3歲到80歲不同年齡層次的56位游客,按照中國傳統(tǒng)孝道文化、年齡大小依次就坐,年齡越大者端大碗,年齡越小者端小碗,品嘗陜西107區(qū)縣百余種獨具特色的“國慶面”。左手剪紙、手繪、制作糖畫等的眾多陜西民俗手工藝者也來到永興坊,通過自己靈巧的雙手,讓市民、游客近距離感受傳統(tǒng)民俗的魅力。

  汪先生很愛吃陜西的面食,早早就來到永興坊等面出鍋。

  從南方來的打工者汪先生很愛吃陜西的面食,早早就來到永興坊等面出鍋?!霸谖靼泊蚬ざ嗄?,我已經(jīng)很習慣吃面,但不知道吃面原來也是有講究的。第一次參加這樣熱鬧的活動,幾十種面隨便吃,還能聚在一起迎接國慶佳節(jié),覺得非常有意義?!?/p>

  “同吃國慶面、同唱一首歌、同送一聲福、同愛新中國”活動現(xiàn)場。

  同吃國慶面,這里面的講究可不小!陜西非遺保護專家傅功振告訴記者,秦嶺以北地區(qū)主要是麥黍型農(nóng)耕文化,陜西又是面食的主要發(fā)祥地,咱們老陜平時只要有一碗面,咥飽咥美,這就知足了?!伴L壽面一根面一鍋下到底,取久遠之意。老百姓過生日要吃長壽面,這是我們幾千年來的傳統(tǒng)習俗。那為啥過節(jié)也要吃長壽面?因為小小一碗面里蘊含著人們的情感、希望和追求?!?/p>

  家長爭相給孩子“貼上”國旗標志,整個永興坊慶國慶氣氛濃厚。

  傅功振說,今天永興坊有很多人來吃面,這實際上是把一個個小家庭的情感通過傳統(tǒng)面食傳遞出來,把人們對家的情懷升華為對祖國生日的祝福,讓人們既體會了小家的幸福美好,也祝福祖國這個大“家”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