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喜寧收藏的相機 本報記者 李宗華攝梁喜寧收藏的相機 本報記者 李宗華攝

  昨天,一場特殊的相機展在西安東關(guān)社區(qū)拉開帷幕。特殊之處在于,展出的400臺相機,不僅全是“膠片機”,而且還是國產(chǎn)的。當然,還有西安生產(chǎn)的長樂牌、華山牌相機。

  相機的主人梁喜寧經(jīng)營著一家照相館,收藏相機20多年?!凹夹g(shù)改變了生活?!彼f,老相機不但有歷史文化價值,還能見證時代變遷。

  19世紀的相機長啥樣

  展覽中,最“年長”的一臺相機,大約誕生在19世紀50年代左右,專業(yè)術(shù)語叫“大畫幅相機”。

  在攝影界,大畫幅相機堪稱“鼻祖”。早期攝影受銀鹽感光技術(shù)限制,曝光時間長,類似的“大畫幅”相機多用于外拍,被攝對象需要保持不動,所以,想拍攝一張面帶笑容的肖像照,十分困難。電影《白鹿原》中,白、鹿兩家同時舉辦喜事,從縣城請來一個照相館老板,使用的就是這種大畫幅相機。

  “十幾年前,我在一位藏友家看到這臺相機,一下子愛上了?!绷合矊幷f,“大畫幅”采用針孔成像原理,操作起來非常復(fù)雜,“和這位藏友討價還價,最終花了6000多元買來,一直視為珍寶?!?/p>

  1839年8月19日,法國發(fā)明家達蓋爾的銀版攝影法誕生。這一天,也被后人公認為攝影術(shù)的誕生日。

  這些相機是西安生產(chǎn)的

  還有一件很珍貴的展品,是一套外拍機的外背板,上面的銅標簽上清楚地寫著“上海益昌照相材料行監(jiān)制”。這個外背板是梁喜寧去年在江西“淘”來的,價格不菲。

  頗有意義的是,梁喜寧曾將這個外背板的照片發(fā)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里,西安交大一位退休女教授看到后,主動聯(lián)系到他,希望“出高價購買”。

  原來,這家益昌照相材料行,正是這位女教授的外公當年在上海開的?!皶r隔這么多年,找到自家商行的東西,這是多么奇妙的緣分?”

  除了“古董”級別的相機,記者昨天還見到了很多曾廣泛出現(xiàn)在我們生活中的相機,最有代表性的,比如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生產(chǎn)的東風、紅旗、海鷗、大來等品牌的雙鏡頭反光相機。

  其中,東風照相機是上海照相機二廠于1970年至1980年間生產(chǎn),由我國獨立自主開發(fā)的,被后人稱為中國照相機發(fā)展史上的奇跡。

  值得一提的是,兩臺印有“長樂”“華山”字樣的旁軸相機,全部產(chǎn)自西安?!皳?jù)資料考證,到1894年,攝影技術(shù)開始傳入西安,廣東人羅慶云在南院門開了西安最早的照相館?!绷合矊幷f,小小相機,見證了時代發(fā)展,“人們越來越富裕,相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