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為酷愛寫快板,70歲的王民治有了一個新綽號:快板王。
幾天前,他寫完了3000多字的快板詞《閑諞陜西》,內(nèi)容豐富、包羅萬象,涵蓋陜西歷史、地理、人文和美食等方面。他是新中國的同齡人,快板詞里的每個字背后,都承載著一代人的時代印記和家國情懷。
1963年,王民治14歲。在村里的生產(chǎn)隊干活,他最大的理想是,“喝上碗稠一點的苞谷糝?!?/p>
從商洛山陽縣各村挑一擔(dān)柴,去縣城的集市上賣,他需要往返走40里路——所謂的路,其實是河邊一條自然形成的彎道。
1977年,王民治28歲。去縣城的郵局,給河南靈寶縣的哥哥打電話,電話信號需要通過商洛、西安、鄭州、三門峽,層層中轉(zhuǎn),人工轉(zhuǎn)接。運氣好時,等待兩三個小時才能接通。
1986年,村里開始修公路,此后每年兩季去縣城交公糧,他再也不用推著架子車步行,可以騎自行車了。
2018年,王民治69歲,老家一個遠房親戚結(jié)婚,他從西安開車回家,公路村村通,家門口就是停車場。他還學(xué)會了上網(wǎng)、玩微信,隨時隨地可以和4個孩子視頻聊天。
這些過往,深深刻在他的記憶中。正因如此,在改革開放40年后的今天,他對如今的好日子,有太多的感悟。從去年開始,他創(chuàng)作完成的5篇關(guān)于改革開放的快板詞作品中,詳細記錄了通信、交通、環(huán)保、科教、農(nóng)業(yè)等領(lǐng)域的變化:出門不用把錢帶,手機銀行有能耐;帶部手機闖天下,千難萬險都不怕;如今網(wǎng)絡(luò)全覆蓋,刷臉時代大步邁。
王民治是山陽縣人,年輕時輾轉(zhuǎn)多地,13年前退休,定居西安。
退休后,他喜歡上了旅游。去年夏天,他報名參加一個旅行團,到新疆玩了十多天。新疆地廣人稀,長途車每天行程五六百公里,如何打發(fā)漫長的時間?他想起了寫快板。
“年輕時就喜歡快板?!弊蛱欤诮邮苋囟际袌笥浾卟稍L時他說,年輕時忙著掙錢養(yǎng)家,對老家陜西卻一直沒有花時間了解過。從新疆回來后,他去了兵馬俑、大雁塔、陜西歷史博物館等地學(xué)習(xí)、搜集資料,重拾愛好,“把陜西的歷史、人文、美食和美景都融入到作品中去,是我表達對陜西熱愛的方式。”
從去年至今,他寫完了近20部作品,并堅持用陜西方言進行快板說唱,希望向更多的人表演,傳播陜西文化。
老伴郭淑存對王民治寫快板的事非常支持。她說,將40年的真實故事和變遷寫下來,將三秦大地的風(fēng)土人情唱出來,既為傳承藝術(shù),又為記錄歷史,也是留給下一代最珍貴的文化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