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三秦都市報


瞧!劃著小船正在水面上打撈雜物的保潔員師傅們,從凌晨4點就開始忙活,直到太陽落山……昨日,記者登上他們的“凈水之舟”,體驗了一回水面保潔員不一樣的工作狀態(tài)。
“凈水工”兩個來回衣服濕透
7月31日11時許,記者來到和平門外護城河邊,一陣轟鳴的發(fā)動機聲順著河道由遠及近傳來,循聲望去,護城河面上一艘小船劃著浪花,正在由西向東駛來。船上坐著兩名身著救生衣,頭戴黑顏色網(wǎng)狀遮陽帽的師傅。征得環(huán)城公園保安人員的允許后,記者來到護城河北邊的堤岸邊,發(fā)現(xiàn)船上的兩位師傅臉上、脖子上流淌著汗水,前胸和脊背工作服濕透。
名叫溫向軍的師傅說,他在和同事姜文生給護城河里噴灑凈化劑。手里握著藥劑管子的姜文生說,他主要負責“開船”和扶噴灑藥劑的管子,溫向軍負責控制半人高的藥劑筒,他倆每半小時一個來回。溫向軍挽著褲腿說,“天太熱,別人看見我們開著船在水面上跑,想著可能很涼爽,實際上船上沒遮掩,太陽直照著,熱得人實在難受,兩個來回跑下來,衣服全濕透了。在噴灑凈化劑過程中,藥劑非常刺鼻難聞,我們要戴著口罩工作,這就帶來更大挑戰(zhàn)。我們每人每天至少能喝六七斤水。”
“打撈工”每天凌晨4點打撈雜物
下午3時許,記者來到朱雀門外護城河邊,一艘小船慢悠悠地漂在河面上,船上兩名穿著救生衣的工作人員一邊劃著船,一邊用頂端帶著網(wǎng)兜的長桿打撈水面上的漂浮物。記者登上小船后,保潔員辛建斌師傅把一根3米多長的“打撈桿”遞給記者說:“你試一下。”
記者接過“打撈桿”伸向漂浮在前方水面上的樹葉,“捉”住葉子正準備將網(wǎng)兜抬起時,由于水的阻力較大,記者猛地一用勁,船身突然搖晃了一下,身體瞬間失去平衡,一下子坐在了船上。當記者再次起身時,樹葉已經(jīng)漂浮到了別處。經(jīng)過一番折騰,雖然最終將葉子撈入網(wǎng)中,但衣服已經(jīng)貼在了身上。
在隨后打撈樹葉、礦泉水瓶、紙片過程中,辛建斌師傅說,“穿上救生衣非常悶熱,在船上待上一會會,衣服就濕透了,擦汗的毛巾也是濕了又濕。為了躲開高溫,我們每天凌晨4點就開始工作了。近幾天時不時碰上暴雨,不但危險系數(shù)增加了,打撈工作也不得不暫時停止,只能緊急上岸或是在橋下避雨。大雨過后,水面上又是一層被風刮來的樹葉,又得從頭開始,有時忙完就到晚上九十點了。
文/圖首席記者趙麗莉
實習生樊銳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