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陜西廣播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記者 宋蕊 蔣云龍)近日,陜西省考古工作人員在發(fā)掘一座西魏墓時,發(fā)現了兩枚紀年較早的東羅馬金幣和一枚波斯銀幣,再次證明了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悠久歷史。

  這處西魏墓葬位于秦都咸陽城遺址的西部,保存較為完好??脊湃藛T在墓室現場發(fā)現了陶制的胡人俑、駱駝俑、漆器、金銀幣、玻璃器物等200多件陪葬品,并在墓穴中發(fā)現了一男一女兩具遺骸,初步判斷為夫妻合葬。

  根據墓穴南部發(fā)掘出土的一塊墓志上的記載,考古人員了解到,該墓下葬于公元528年,墓主人是鮮卑人,高歡叛亂時,跟隨西魏武帝來到長安,共同建立了西魏政權,主要擔任武官。

  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陽城遺址考古隊副隊長張楊力錚:“這個人他的祖先,姓步陸孤氏,這是一個鮮卑姓,在墓志里面顯示,他的名字叫陸丑。也就是說,他們家族經歷了一個從鮮卑化的名字變成漢化的名字。這個就和北魏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有關系。”

  最讓考古人員意外的是,他們在墓主人手部附近清理出三枚獨特的錢幣。其中兩枚是東羅馬金幣,另一枚是波斯銀幣,兩枚金幣如指甲蓋大小,一枚是“阿納斯塔修斯一世金幣”,正面為皇帝的半身像,帶有“我們的主上”“永恒的皇帝”等文字,背面為站立的帶翼女神,帶有“勝利女神”,“君士坦丁堡”等印記。而另一枚金幣比較罕見,初步判斷是一種流行時間較短的過渡錢幣或者是其他地區(qū)的仿制品。出土的這枚銀幣是公元459年到484年的“卑路斯一世銀幣”,大小和現在的1元硬幣大小相仿,正反兩面都有波斯文字,背面還有兩個祭司守護圣火壇的圖像??脊湃藛T說,這是目前我國考古發(fā)現有明確紀年的較早的東羅馬金幣和波斯錢幣,再次證明了絲綢之路貿易往來的悠久歷史。

  省考古研究院秦都咸陽城遺址考古隊副隊長張楊力錚:“應該是伴隨著絲綢之路西方的商隊或者交流人員,然后進入到我國境內。這些金幣和銀幣,雖然是作為貨幣來使用,但是到咱們這個地方以后,作為比較少見的工藝品或者收藏品(被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