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是社會發(fā)展的產物,受來自自然、經濟和社會多方面的影響,城市的發(fā)展在不同的階段呈現(xiàn)不同興衰的狀態(tài)。一個顯而易見的道理,萬物盛極而衰,衰敗中又孕育著希望和新生。歷史周而往復,城市的命運也如浮萍一葉,隨著歷史波濤沉浮。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朝代更替和城市的興衰我們見過太多,城市之中也總有些地方,衰敗得猶如時空倒轉,恍若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不禁讓人感慨唏噓。
長樂公園
長樂公園前身是1956年建立的韓森寨苗圃,占地333.33畝,是當時西安市最大的苗圃之一。1976年,為了安放日本贈送的一批熱帶動物,韓森寨苗圃被改建成為西安市動物園,并于1977年正式向游客開放,從此成為了西安東郊一塊地標。
2005年開始,市委、市政府陸續(xù)投資2200萬元,對長樂公園進行了基礎設施改造,逐步拆除了園內為動物服務的各種設施,新建了合歡園、櫻花林、足跡廣場、十二生肖等9處新景點,園林廣場和綠地共計13650萬平方米,至此正式取名長樂公園,并于2006年1月向市民免費開放。
當年聚集滿人的老動物園已經變了模樣,很多當地人回憶起來還能津津樂道,但都會感嘆和惋惜。
玉祥門
玉祥門位于西安城墻西門以北。1927年,為方便交通,特鑿通明城墻而修此門。該門的名稱源于馮玉祥將軍的大名。
上世紀90年代,這里有西北最大的工業(yè)品批發(fā)市場和長途汽車站,那時西北人都知道玉祥門。如今的玉祥門,與往昔的繁華無法聯(lián)系到一起,只剩下歷史的滄桑。批發(fā)市場只是一個嘈雜的大集市,和繁華的商業(yè)中心根本不能相提并論。
文藝路
西安文藝路,充滿了濃重的文化氣息。在它的北頭是群聚的劇院、電影院。南段,是布匹市場。路的最北端,連著文昌門環(huán)城公園。位于路北口甲字1號的西安市群眾藝術館,是文藝路藝術行的第一所場館,1959年舉辦過3000人文藝匯演,經歷了50多年,逐漸成立了石榴花少兒藝術團、星海合唱團等文藝團體。文藝北路接近文藝路十字的馬路西側,是碑林區(qū)外來人員人力資源市場。最南端,是文藝路花卉市場。
西安布藝市場,專指文藝路與友誼路十字附近的西安布藝批發(fā)市場,它逐漸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90年代是它的高速發(fā)展期?,F(xiàn)在很多店鋪都關閉了,來這里選購布料的人越來越少。
康復路
康復路商圈是以服飾為主的專業(yè)型批發(fā)市場,涉及到服飾、皮具、鞋業(yè)、小商品、輕紡等類的市場。其銷售輻射范圍包括陜西、山西、甘肅、寧夏、新疆、內蒙古、西藏等省區(qū)。
1984年,西安康復路市場建成,經營范圍較廣,是當時城東物品較為集中的綜合市場。1992年,西安康復路市場開始轉型,逐漸成為以中低檔服飾商品為主的大型批發(fā)市場,開始在西安乃至全國享有聲譽。1997年,西安康復路商圈進入低迷期。2003年,受到非典影響,康復路商圈開始有了質的轉變。今天,康復路商圈內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十幾家市場,成為西北地區(qū)物貿交流中轉站和集散地。這個曾經西北最大的小商品批發(fā)市場,雖然依舊熱鬧非凡,但已無法和很多大商圈相提并論。
豐慶路
西安豐慶路食品地處西安環(huán)城西路和環(huán)城南路交會處,具有30余年的歷史,經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形成了包括豐慶食品商貿中心、環(huán)南食品批發(fā)市場、鑫隆批發(fā)交易市場、龍興食品批發(fā)市場、興盛食品批發(fā)市場、金水、釗元、解家村、建新村以及西安舊貨市場等在內的一個龐大的市場群,是西安乃至陜西省一所最為繁榮的糖酒食品集散地?,F(xiàn)在這里的環(huán)境十分繁亂,衛(wèi)生不到位,道路擁擠,已不如往昔。
大慶路
大慶路位于西郊,始建于1957年。呈東西向,東起明城墻玉祥門,西至阿房路,長6.6公里,與西安地鐵1號線共線約3.8公里,是西安市城市交通東西向大動脈。為1959年國慶十周年大慶獻禮而得名“大慶路”。
西安市大慶路由于早期規(guī)劃時作為路北工業(yè)區(qū)與路南居住區(qū)之間的隔離帶,有著寬達百余米的植被綠化,栽種了許多大型喬木灌木,是西安市城市道路綠化的代表。上世紀70年代時,這里工廠隨處可見,商業(yè)高速發(fā)展,現(xiàn)在的人已經體會不到大慶路當初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