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以后,當洋洋回憶起小時候爬上父親拉桿箱的那一刻,她能否明白,父愛有多沉重——父親拉著箱子,箱子上載著她,在醫(yī)院門口熙攘的人群中,這個拉桿箱里,裝著的是對明天的希望。

  不接受捐款 要靠自己掙錢

  “我不接受捐款,要自力更生掙錢?!弊蛱煲辉纾靼步淮笠桓皆洪T口,劉發(fā)卿找了一塊空地,將一張手寫的廣告鋪開。

  人很多,他的舉動,頓時招來圍觀。他打開身邊的拉桿箱,拿出半麻袋核桃,3瓶蜂蜜,一盒野生天麻,一桿秤。

  他的身邊,4歲的女兒洋洋好奇地看著人群,孩子的手上,戴著住院的手環(huán)和一根很粗的滯留針。

  這是帶女兒看病的第二年,因為洋洋患有腎病綜合征,父女倆每隔半月,都要從商南縣的老家來西安治療,住上一周后,再返回。

  為了給女兒治病,劉發(fā)卿當過煤礦工人,后來效益不好,南下廣州打工?!懊繑€夠了一次的治療費,就給老家匯款。”洋洋是獨生女,劉發(fā)卿坦言,就是拼盡全力,都不會放棄治療。

  兩年來,治病花費了10多萬元,為此,劉發(fā)卿欠了一屁股債。因為陜南老家出產(chǎn)山貨,他便萌發(fā)了一邊帶女兒治病,一邊賣特產(chǎn)的想法。

  病情的發(fā)展,讓洋洋的身體很虛弱。每次來西安治療,孩子需要打近5小時吊針,且血壓居高不下,高壓平均都在120以上。

  他白天在病房陪女兒,等打完針,到了下午7點,就拖著拉桿箱從病房出來,一般情況下,得擺到晚上9點。有時,女兒情緒不好,他得帶著女兒一起出攤。

  再苦再難我都幸福

  最早擺攤,他一度有些拉不下面子。在路邊找了個臺階,像做賊一樣,偷偷拿出兩盒土雞蛋,不敢吆喝,甚至不敢抬頭看人。

  第一個顧客,是位大媽。大媽問雞蛋多少錢,他回答女兒得了重病。講完女兒的遭遇,大媽拿出50元,告訴他,雞蛋不要了,但是錢收下。劉發(fā)卿過意不去,執(zhí)意將兩盒雞蛋送給大媽,“我34歲,能吃苦,完全可以靠自己的勞動給我女兒治病,我不會、也不能接受好心人的資助。”

  昨天早上,在醫(yī)院門口執(zhí)勤的一名城管告訴記者,劉發(fā)卿的遭遇,大家都很同情,“只要將攤擺在人行道上,不影響車流和行人正常通行,我們不會為難他,他這個當爸的不容易?!?/p>

  他說,他不敢去想今后的路,“只要女兒在,再苦再難我都幸福。”本報記者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