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說,這些年他們并未得到相應賠償,停止炸山成了他們共同的期盼。
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西潘村村民:我希望不炸山了。多少年了,平平安安的,不稀罕他的錢,就光希望我們的孩子住得好好的就好了。
村民們告訴記者,這幾年他們一直在找當地主管部門反映情況,直到今年6月,政府部門終于對該采石廠采取了停產整頓的措施。那么事實果真如此嗎?
記者為了進一步了解這家采石廠情況,來到了這家采石廠,眼前的景象十分令人吃驚,一座綿延近1公里大山幾乎被挖空,殘垣斷壁,廢石廢渣隨處可見。
記者來到采石場,眼前的大山幾乎被挖空,廢石廢渣隨處可見。
在現場記者看到,原先被叫停的采石廠,已經死灰復燃。多臺大型挖掘機、鑿巖機正在作業(yè),機器轟鳴,響徹在整個山谷間。當地村民告訴記者,所謂的停產整頓,只是停掉了用炸藥開山炸石的環(huán)節(jié),而采石場換成了用挖掘設備開采,最繁忙的時候,這里分為兩班,24小時不停地生產,每天從這里拉走的石料有兩三百車、上萬噸。就在記者采訪拍攝的過程中,正在作業(yè)的工人似乎發(fā)現了記者,現場機器瞬間全部停了下來。
說是停產整頓,采石場依然塵土飛揚,機器轟鳴,這里24小時不停工。
在村口的公路旁,臥虎山采石廠的牌子醒目的立在路邊,在路對面的一塊牌子上清楚的顯示,該采石場成立于70年代,主要生產建筑工程用石子料。原屬于西延鐵路公司,2013年這家采石場出售給蒲城縣恒生油業(yè)公司。而隨后記者以洽談業(yè)務名義,見到了采石廠這位姓于的負責人。
對于陌生人來訪,這里的工作人員,顯得很警覺。表示企業(yè)正在停產整頓期間,已經不生產了??墒墙酉聛恚谌〉脤Ψ叫湃魏螅麄兊恼f法完全不一樣了。
記者:那你們還干嗎?
采石場老板:我還有料呢。
記者:你供料分時間段嗎?白天晚上都能供嗎?
采石場老板:24小時。
環(huán)境修復草草了事。礦企停產,當地農民處境艱難。
沿著202省道華縣至華陰方向行駛,“徹底治理廢石棄渣,安全有序施工”的標語在河道邊醒目的懸掛著。但是記者看到,很多樹苗種植在廢礦石堆起的土坡上,土質松軟里面夾雜著大量廢礦渣,許多剛剛種下不久的樹苗,有的葉子已經泛黃干枯了,有的已經被風吹得東倒西歪。眼前的這一幕,難免不讓人產生懷疑,這樣的栽種條件,樹苗能夠存活嗎?
很多樹苗種植在廢礦石堆起的土坡上,有的葉子已經泛黃干枯,有的被風吹得東倒西歪。
陜西省渭南市華縣西溝村村民老高:那能活啥活,這上面全部是石頭。那就是純粹糊弄這個工程過去,哪有能活的事情。
記者:他們什么時候弄的您知道吧,種這樹?
老高:一個半月。
就連當地種樹的農民也覺得這樣的植被恢復,大多是形式大于內容。
西北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教授白紅英:就是在做一些表面性的一些東西,就那幾棵樹,我估計起不了太大作用,一旦遇上,像今年7月、8月暴雨的時候,可能一個暴雨就引起泥石流發(fā)生,很危險的一個事情。
白紅英教授告訴記者,秦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很脆弱,一旦遭到破壞即便是修復也一個長期系統(tǒng)的工程。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秦嶺北麓采石破壞生態(tài)現象嚴重,與當地自然條件惡劣、群眾生產生活困難有關。秦嶺北麓地區(qū)華縣、華陰是渭南市的主要貧困地區(qū),去采石廠打工成為了秦嶺北麓沿線村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華縣西溝村村民老高,原先就在對面上山的采石廠打工,主要工作就是開山鋸石料。老高介紹說開山鋸石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險,但是收入高。他一個月下來工作十幾天,能收入5000多元,供一家生活沒有問題。但從今年開始這里的采石廠徹底被關停了,他們一家也就沒有了收入來源。
工作沒有了,自己家又沒有地,現在老高一家的生活處境很艱難,據不完全統(tǒng)計,秦嶺北麓山區(qū)像老高這樣靠采石廠打工的群眾,多達55.6萬人。西北大學城市與環(huán)境學院,白紅英教授介紹說,在關停取締非法采石業(yè)過程中,如果不為這些群眾找到新的出路,就很容易前功盡棄,導致非法采石活動死灰復燃。
白紅英:因為秦嶺已經幾億年的地方,植被形成了也好長時間,在我們手里一旦破壞的話,我們將成為千古罪人,是這樣的,我們這代人不能這樣,不能吃子孫的飯,不能斷子孫的路。
半小時觀察:保護秦嶺生態(tài),促進綠色發(fā)展
從目前記者實地調查的情況看,取締整改的禁令,確實得到了認真的執(zhí)行,這無疑值得肯定,但是從治理的現實糾葛與其相伴的復雜生存鏈條來看,秦嶺地區(qū)生態(tài)保護依然任重道遠。而且在關停之后,被破壞的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誰來修復,如何修復,如何找到新的產業(yè)等一系列問題需要解決。解鈴還需系鈴人,希望各地政府在堅持綠色發(fā)展的理念下,更要創(chuàng)造性地拿出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