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東大街的鐘樓電影院、西大街的群眾電影院、南大街的光明電影院、北大街的和平電影院、還有解放路的解放電影院、東關(guān)的紅光電影院等等,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就已經(jīng)是西安很有名氣的影院了。每逢有新的電影要上映,影院門口的板子上就會張貼醒目的電影畫報,成年人花幾毛錢買張電影票,兒童有專門的兒童票,能排上隊買上票的就可以激動的去看電影了。
攝影家嚴建設(shè):“當時電影院少,而且電影票是非常緊張,一般新電影要買票的話基本上是通宵去排隊,而且電影不光演一場電影,他會加映一個附片,就是電影開場前,在六十年代以后基本上都加映的全是新聞簡報?!?/p>
現(xiàn)在買一張票看一場電影,可那會憑一張電影票進影院,看完一場電影,一般都有加映的動畫片、科教片等類型的片子,觀眾就能繼續(xù)觀看。不過那會放電影的工作中有一個專門送拷貝的“跑片員”,他要是在路上耽擱了,電影就放不了。
攝影家嚴建設(shè):“我們叫跑片員,就是他用那個拷貝,用自行車在各大電影院之間往來就是跑片的,就是這個(影院)演完了,送到下一個電影院去,是干這個活的,也挺辛苦,而且時間是絕對不敢耽誤的,一耽誤,看電影的觀眾就要鬧了。”
一輛自行車,加上車座上的一個布褡褳,再仔細看,布兜里面裝著圓圓的鐵皮盒子,而這鐵皮盒子里裝著的就是放電影用的膠片了。關(guān)于這個鐵皮盒子,據(jù)說那會很多人都想要!
攝影家嚴建設(shè):“鐵皮做的,我們當年就是五六十年代非常希望有這么一個片盒,那時候就是如果有關(guān)系好的熟人,電影院就是用的報廢的,用的很破舊的片盒可以淘汰下來,我們當時就用這個蒸涼皮用的,把這個片盒拿回家打些面糊糊蒸涼皮用?!?/p>
從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西安的這些電影院逐漸“變臉”,過去的場景逐漸成為大家腦海中的記憶?,F(xiàn)在,人們看電影不論是影片,還是電影院都有了更多元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