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倒流,回到80年代的西安。那時候,私家車、出租車還非常少見,大家出門乘坐的公交車主力軍還是中間用篷布連接的鉸接車。長度達(dá)14米以上的鉸接車,雖然跑在當(dāng)時的路上是名副其實的巨無霸。但對于做過鉸接車駕駛員的任長林來說,那是一段啼笑皆非的經(jīng)歷。
西安公交八公司駕駛員任長林:“走路上一弄就壞,但是那時候乘客確實熱心,一壞幫忙推車,開鍋了(發(fā)動機過熱)幫忙加水。比如說上面有個天窗,上面就拿個坐墊放司機頭上,那就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
比任長林晚幾年到公交公司的陳婷,是從鉸接車的售票員做起的。照片里,她正探出身認(rèn)真地擦著玻璃。那時候每輛鉸接車上都有兩名售票員。偶爾有些車上的售票員還會因為售票鬧些不愉快。
西安公交八公司駕駛員陳婷:“基本上都是以鉸接的部位為界限,前面是前門的售票員賣,后面是后門的售票員賣,有時候中間部分,哪個售票員先過去了或者乘客的手指向哪個方向,那哪個方向的票員就把票賣了。”
后來的陳婷也成了一名公交司機,雖然鉸接車慢慢被這種叫做北京四平的車所取代,但車況差還是她最深刻的記憶。
公交司機陳婷:“傳動有時候愛松,開車的時候那個傳動老松老松,開一趟就得到站上緊一趟,那時候就自嘲,要是找個汽車廠的老公就好了,最起碼我就不用天天的往車底下鉆了。”
開了20多年的車,任長林和陳婷都見證了西安公交的巨大變化。從最初笨重到難以掉頭的鉸接車,到北京四平車,從天然氣環(huán)保空調(diào)車到純電動公交車。從自備修理工具自行修理,到現(xiàn)在全程電子控制調(diào)度,乘客們越來越舒適,司機的勞動強度也越來越小。這一張張照片看起來很小,卻濃縮了社會發(fā)展變化的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