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根而生從意生
壬辰之春,余幸識皖人張春新,其花鳥畫大異時俗,卓然特立,承傳統(tǒng)之風雅,揚國學之正脈。余讀其畫,清新雅正,氣息從柯枝花葉間拂拂而來,感人至深,不忍釋手。唐人張彥遠嘗觀顧愷之畫欣然而言:“遍觀眾畫,惟顧生畫古賢得其妙理,對之令人終日不倦。”觀春新畫,余不禁發(fā)彥遠之慨。初晤春新,余頓生索畫求賞之想。
今日國畫創(chuàng)新變革之風正熾。自“五四”以來,西學日寵,國學屢挫。西人畫學大行其道,國人趨之若鶩。西人由古典到印象派,由現(xiàn)代到后現(xiàn)代,思潮迭起,流派紛爭,然“反傳統(tǒng)”之思想貫穿始終。西人畫以“新”為尚,輕視傳統(tǒng),此西人文化藝術獨特之兆。中國畫向來以“古”為尚,尊重傳統(tǒng),以傳統(tǒng)為創(chuàng)新之基。故中國畫甚重師承。清人王翚有言:“以元人筆墨,運宋人丘壑,而澤以唐人氣韻,乃大成!迸c西人相反,中國文藝之獨特性在于“古”,或曰“舊”。趙孟頫說:“作畫貴有古意,若無古意,雖工無益!蔽鳟媯性凌駕于共性之上,國畫個性必須服從于共性之需。非獨國畫,書法亦然。明人范允臨曰:“學書者,不學晉轍,終成下品。惟畫亦然!眹媮児挪蛔兊膫鹘y(tǒng)總括為:第一臨古,第二寫生。以臨古、寫生為手段,寫意為目的。當下國畫創(chuàng)新歸為兩類,即現(xiàn)代派和傳統(tǒng)派。現(xiàn)代派之思想實與傳統(tǒng)派捍格很深,這是高等美術教育全面西化的產物。美術之西化勢必造成傳統(tǒng)的邊緣化。然若把中華文化推向世界,必以傳統(tǒng)為旨歸。春新國畫,緊跟傳統(tǒng),不染素描刻畫寫實之習,崇尚寫意,堅守中國畫之本色。
寫意乃國畫之核心價值理念。寫意者以意為主體,以寫為主導。意為內容,寫為方法,無寫不足以表意,無意難以表寫之功。就寫而言,其內涵之深,須細加理會。寫則下筆有由,矩矱森然,任筆為體,聚墨成形非寫也;寫則起承轉合交代清楚,筆毫所到處有氣、有意、有神,筋骨血肉,一應俱全,非拖沓含混臃腫敷衍之所為。白居易盛贊蕭悅畫竹:“蕭郎下筆獨逼真,丹青以來惟一人。人畫竹身肥臃腫,蕭畫莖瘦節(jié)節(jié)竦。人畫竹梢死羸垂,蕭畫枝活葉葉動!笔拹傄援嬛裰Q,寫一十五竿竹,惠贈樂天,樂天高其藝,歌詠之。今觀春新之竹,亦“莖瘦節(jié)節(jié)竦”,“枝活葉葉動”。春新畫竹,畫梅,畫菊、畫蘭,畫山茶,畫紫藤,皆能做到“不根而生從意生,不筍而成由筆成!泵诽m竹菊,植物中之清品,歷來為士大夫所鐘愛;春新所樂在茲,托物言志,筆動意滿,常以“寫”發(fā)思古之幽情。
春新國畫尤重師法。師法者,一曰師古,二曰師造化。明人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畫家初以古人為師,后以造物為師!本蛶煿哦,春新花鳥畫得之于陳白陽、惲南田、金冬心、李復堂諸家。
春新畫山茶取材布局有白陽意趣,畫梅花深得冬心法度,于惲南田處取顏色,消磨其冷逸,增長其明麗,春新畫菊花牡丹得南田者為多。其菊花綻放枝頭,層層疊疊,葉片掩映,形態(tài)各異,不畏秋霜,盡顯獨立特行之志。其牡丹花瓣向外翻卷,密而不亂,柔潤、豐富、淡雅縈繞于整個畫面,盡顯高貴典雅清純之意。>>>詳細
韓健暢談春新的畫
我覺得張春新能畫出來。
早幾年,----記不得啥時看過春新的畫了,應該是他研究生畢業(yè)展,和李鴻照兄----他當然是最關心春新----一塊看的,四尺還是五尺的大畫,畫得滿滿的,紅紅火火,密密匝匝,連天地都不留,畫中也是密不透風,我一愣,沒想到他能這樣畫。因為文人畫都是講究簡、淡、清、雅的,這么滿的,似乎是有悖了,也非乃師的路子。但覺得自有一種氣格,露出自己的盛壯,顯得是自己的面貌。我覺得,這樣畫下去,也許是一條卓煢的路子。
這就幾年過去了。他就去了北郊的尚稷路,跟有膽氣的勁健的安寧在一起。有時也在端堂見春新,還是精神飽滿,眼睛發(fā)亮,敦敦壯壯,卻從來不說他在畫畫,他在寫字。端堂倒是常說,他在讀研究生時是最用功的一個,來的時候連《芥子園》都不知道,但是三年研滿,確是畫得很有模樣的一個了。我是相信端堂說話的;端堂絕少虛譽,對春新的肯定應該是實話吧。
可是,昨晚----庚寅霜降后的第五天-----我見了春新的畫,我忽然高興起來,我覺得春新似乎在層樓之上了。春新的畫純粹、清鮮,筆墨也厚實,字也寫的嶄嶄的,端正有力,有鏨子鏨上去的感覺,卻又是靈活的,而非板滯的僵壅的。其實春新的畫是掛在城市學院藝術系的樓道里,只有三幅,全是扇面,一幅芙蓉花,一幅梅花,一幅蘭花。最先看見的是芙蓉花,花、葉都舒舒朗朗的,沒有乃師的謹嚴、峻利,筆有些松泛,卻自有一種寬和和活潑;ㄈ镩L長的,蕊頂?shù)狞c著些嫩黃,似乎風就在和煦的吹拂,蜜蜂也在花的那里嚶嗡。再看見的是一幅梅花,花是常見的圈圈、點點,上部留著大半的虛白,花和枝干構成了蓊蓊郁郁的梅花盛開時的情境,似乎也有蜜蜂在里面飛舞,雖然我知道這時候是不大可能有蜜蜂的;頂頭是題著的一行字,字也是嚴嚴實實的,一點不虛浮,這就給畫做了注腳,顯示了功力。我吃了一驚,一下子就覺得春新是一個畫家了,筆墨頗不俗氣,也攢勁有力,揮灑之間心無滯礙,落落拓拓。中國花鳥的神奇不在畫的是梅蘭竹菊,也不在梅蘭竹菊被千千萬萬的人畫過千千萬萬遍,而在千千萬萬的人畫出的梅蘭竹菊都是有不俗的…… >>>詳細
在路上,邁著沉穩(wěn)的步子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講的是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青年畫家張春新只身來到西安,非但沒有因生活環(huán)境變化而水土不服,相反他卻深愛上了這片土地,根植于古城深厚的文化氛圍里,邁出了沉穩(wěn)而堅實的繪畫步子。
春新生于南國,老家安徽蚌埠。那里的茂林修竹、山嵐煙雨浸潤他,徽墨宣紙、文化情愫濡染他,是那一方水土在他心里早早埋下了待發(fā)的種子。從小學到初中,畫畫完全是在一種自我的狀態(tài)萌發(fā)。考上師范,才正式接觸美術課,基于天賦的因由,那個時候春新畫畫一發(fā)而不可收,越來越愛畫。也許是朋友的一句“春新在繪畫上有發(fā)展”;也許是他父親深知春新酷愛美術,這讓他得以再到安徽師大繼續(xù)深造,就讀專修國畫本科。
在安師大,接觸的多是繪畫方面的人,這令春新很興奮,學的特起勁,還結識了好多朋友,受他們的影響,于繪畫有了更高的目標。報考西安美院可以說是春新結束自然自發(fā)狀態(tài)前行轉入專業(yè)道路的節(jié)點。雖然他也曾歷經迂回,但總歸走到了他能快速發(fā)展的路子上。 春新的導師,是西美的教授李鴻照,他見地獨特,于國畫有很深的研究。從春新入學開始,就注重引導他對知識傳承的系統(tǒng)性梳理,針對性的解決他的習畫路子問題。要求他由宋元以至明清的臨摹古畫,從秦漢散文到唐詩宋詞入手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根本較正他的繪畫路子。春新知道了問題所在,堅信通過努力能夠解決,心想關鍵是下功夫。所以,讀研期間時間觀念很強,每天六點多起來,就去用功讀書。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粹的東西,他都予以涉獵,因為他知道,國畫想提高,詩書畫印都需要有豐富文化的滋養(yǎng)。由于老師的引導,加上春新的勤奮,日漸打下了很好的歷史文化知識基礎。
學識素養(yǎng)對國畫最有影響,也最有幫助,中國畫就恰恰需要這些。一個人的學識素養(yǎng)、文化內涵,決定著畫的格調。高雅逸致的文化,就會使你的畫透出一股清氣,潛移默化的進入一種新境地。史評王維的畫常講“品摩詰之畫,畫中有詩,讀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詩畫交融,便達到了一種境界。春新感悟越深,受吸引越大,變得愈來愈喜歡傳統(tǒng)典籍。讀《四書》、《五經》感覺越看越有味道,《大學》、《中庸》、《道德經》的深奧,伴隨著他年齡的增長、學識的積累之后,能理解的更深刻。現(xiàn)在春新作畫時也會在畫上題些古詩詞,一方面是詩詞本身就能表達他畫里的意思;另一方面,詩詞也能充分的補充或說明他畫的內容與意境。特別是把古人的東西,靈活的運用,轉化成自己的東西,畫的情調就變得更濃了。
春新的畫,路子對了,對畫的感悟也多了。他認為中國畫的基本思路,是強調筆法、畫法、語匯和意境。對于古人陳淳、八大的作品感覺語境表達很清楚,他們的一筆一劃,都是恰如其分的?墒遣荒芤幌伦赢嫵鋈思业哪欠N感覺,只能是慢慢地接觸揣摩,然后一點一點的臨摹,在一個個過程后慢慢地形成自己的語匯。一個折枝,每片葉子都是有章法的,只要弄懂了其中的韻味,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