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犇:我的山水創(chuàng)作觀
中國山水畫追求筆情墨趣的傳統(tǒng)由來已久,以蘇軾為代表的文人畫論倡導蕭散淡泊的畫風,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論”進一步確立了五代董源、北宋巨然和“元四家”為代表的南宗畫的正宗地位,山水基本上被納入瀟灑秀潤的南宗軌道。清中期后, 由于政治、經(jīng)濟和美學觀念的影響, 藝術家們忽視生活體驗與寫生,陳陳相因的模仿之風盛行, 致山水面貌呈衰微之勢。
在經(jīng)歷了文人畫和南派山水的浸淫后,表現(xiàn)故園鄉(xiāng)愁、歸隱寒林類的畫作成為風氣,南派筆墨靈性固然可貴,但不可蜂擁而至一味陷入其中。君不見黃賓虹的徒子徒孫成千上萬,但此法之山水大師仍只有黃賓虹一人。在改革開放后市場經(jīng)濟、文化產(chǎn)業(yè)化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文人墨客抒發(fā)性靈,順應市場的情趣之作涌現(xiàn),體現(xiàn)宏大氣勢的時代精品偶有問世,但的確不多。有擔當?shù)纳剿嫾,應注入盡可能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與傳統(tǒng),要有畫大地山河,而不忘歲月人生、家園邦國的山水精神。
南北是國內(nèi)問題,是研究與繼承;而東西是國際問題,是借鑒與創(chuàng)新。在當代多元化、國際化的文化大背景下,要有縱橫捭闔般的勇氣與膽略來兼顧南北、融合東西,才能在山水畫創(chuàng)作中找到自己的語言,從面貌上有所突破。中國山水畫歷來有南北派之源流,北派山水壯美,南派秀潤。北派山水講究氣勢,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峰巒渾厚,勢狀雄強,表現(xiàn)的是“山從人面起,云傍馬頭生”的關陜風景。>>>詳細
王犇:我畫我說
天降華滋于秦嶺,順其南坡生漢江匯長江,乃有長江文明;北坡之水皆曰河,渭河育長安,黃河黃帝五千年。一山生二水,二水兩文明。泱泱,偉哉!
秦山不可游、可賞、可玩。他如斯陽剛挺立,森森然獰厲。浩浩兮丈夫!其品可敬,其神可頌! 吾乃分水嶺之北之徒,自不解江南風情,只能終日拜臥秦山北坡林莽石溪,以敬畏之心悟之繪之。
山中險苦,居不易。不見隱者高士,更無覓烹茶雅集之所。只有膚如沉積巖般肌理的堅忍生存的大山之子們。
余曾逐朗朗書聲崎嶇而至一山村學堂,透殘窗而窺,驚見黑板上方書清秀四字:“靜 競 凈 敬” 噫吁嘻!豈只謂學子乎?謂吾等苦行探藝者也;豈止謂人人乎?謂道也! 秦山秦人在上,焉能不頌。>>>詳細
讀王犇《秦頌》系列作品
縱觀陜西當代畫壇,山水題材名家輩出,而在中青年藝者中能創(chuàng)出自己語言與風貌者則寥寥。
王犇《秦頌》系列作品能使觀者心中一亮,其因有三:一是創(chuàng)作心態(tài)正,造化為上、摹者低姿,他尊秦嶺為帝師,自己只是虔誠的朝圣者,以詠頌其偉岸風骨為己任,品正山自尊。二為創(chuàng)作手法新,美院從附中到大學八年的苦行修煉,使他從容游走于各畫種并融合提純?yōu)樽约旱恼Z言,將透視、光影、塊面、構成等引入有繼承的傳統(tǒng)山水,形成自己獨特的隔空觀道般的洪荒大境。第三是他的從藝履歷厚,從學生、畫家到藝術大師的助理再到藝術機構的管理者,組織聯(lián)絡、展覽交流、采風義買、全國巡回等等大量工作,礪其志、練其能、厚其德之后方立其身。故作者以品正、技新、歷厚三法共塑出現(xiàn)今《秦頌》系列新視界……>>>詳細
愛心義賣
個人畫展接受采訪
韓國畫展開幕式
和中國美協(xié)主席劉大為
與王西京主席在歐洲考察
在臺灣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