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漢江江畔,安靜詳和,市民們在三三兩兩散步鍛煉。音樂噴泉廣場,鐘聲響起,十多輛汽車遠燈一起聚焦,音樂驟響,人們的目光瞬間被吸引,人群迅速聚集過來,廣場臺階中央,紅綢揭開,露出“重走紅軍路”五個大字。人群中,陸續(xù)走出一些孩子、青年人、老年人,唱起大家耳熟能詳?shù)募t歌:《唱支山歌給黨聽》、《紅軍不怕遠征難》、《山丹丹花開紅艷艷》、《新長征路上的搖滾》……突然之間,紅色歌舞戛然而止,所有參演人員瞬間消失在夜色中。
比起古今中外各國軍隊的服裝,紅軍身穿的紅五星、八角帽、中山服式的服裝可以說是樸素而簡陋,然而,就是這樣一支身著簡陋,甚至是破爛軍裝的紅色隊伍,最終戰(zhàn)勝了貌似強大的對手,奪取了政權(quán)。為毛澤東縫制軍裝的張文清老人、老紅軍張方明、鐘枝棋、李廣照等人共同為我們追憶紅軍服裝的來歷和形成。
中國工農(nóng)紅軍在成長壯大的過程中,缺衣少食,物質(zhì)匱乏,經(jīng)常要同比自己多幾倍甚至幾十倍的敵人作戰(zhàn),犧牲在所難免。但是無論遭遇怎樣的困難,紅軍總是有大批的追隨者。雖然他們參加紅軍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是在血與火的洗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