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帶著殘疾老爸去打工 80后孝子王旭光事跡在當?shù)貍鳛榧言?/p>
藍田縣安村鎮(zhèn)新華村80后小伙王旭光,6歲母親去世,8歲開始幫助父親洗衣做飯。父親患腦瘤殘疾后,為了維持生計,15歲的他被迫輟學到西安打工。把父親一個人留在家,生活無法自理,他放心不下,從2005年起,他用自己打工省吃儉用攢下的錢給父親買了一輛輪椅,把癱瘓的父親帶在身邊,穿衣喂飯,悉心照顧,整整堅持了11年。
如今26歲的王旭光在藍田縣城東場村租了一間房子,白天在家照顧父親,夜晚頂著寒風,在街邊擺攤賣炒面,掙錢維持生計,他希望將來開個小餐館,多掙點錢,讓父親過上衣食無虞的生活。
80后孝子對癱瘓父親極盡孝心
一間12平方米的小房間,里邊擺放著一張硬板床,上邊放著被褥;靠窗處擺著寬大的案板,案板上邊放著一臺舊彩電,是這間房里唯一的貴重品。雖然房間空落落的,但收拾得比較干凈——12月15日下午,在藍田縣東場村一個叫“窯上”的地方,記者找到了被人稱為“80后孝子”的王旭光,這個年輕小伙,長著一張圓圓的娃娃臉,五官端正,中等身材,言談舉止,沉穩(wěn)平和。
記者進門時,王旭光正在做下午飯,只見他弓著身子,用一根細長的搟面杖,在進門處的案板上,熟練地搟著面條,在他右手處擺放著的蜂窩煤爐子上,蘿卜白菜燉豆腐正冒著熱氣。
王旭光的父親王買娃坐在輪椅上,在隔壁間院子曬太陽,得知記者采訪,王旭光把父親接了回來。王旭光說,平時回家,他先把父親抱到房間,放在床上,然后,再把輪椅搬回家。這道程序對他來說,早已經習慣了,不用任何人幫忙,幾分鐘就能搞定。
過去王旭光一直帶著父親在西安打工,自從用自己辛苦掙的5萬元,加上借的3萬元在老家蓋好房子,為了便于回家,他把父親帶回了藍田縣城。白天在家里照顧父親,晚上擺攤賣飯,工作再勞累睡得再晚,早上7點30分必須準時起床,幫助父親“方便”,收拾房間,給父親洗臉洗手。忙完后,做早飯,給父親喂過早飯,然后,去菜市場,購買好晚上擺攤所用的蔬菜、面條、麻食。中午,休息一會。下午4點,做好晚飯,給父親喂過飯,他就到距此不遠的向陽路和北十字擺攤賣飯,一直忙到晚上11點才收攤回家。春秋季節(jié),氣候適宜,他推著輪椅把爸爸帶在身邊,距離自己的攤位三四米處,便于照顧。到了冬季和夏季,酷暑嚴寒,從父親的身體健康考慮,他只能把父親放在家里,而他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幫助父親上廁所。
“如果沒有我娃對我的照顧,我怕都活不到今天。”由于腦瘤壓迫神經,導致王旭光的父親王買娃駝背、彎脖、抬不起頭、手腳無力,除了坐輪椅,偶爾在床邊坐一會,完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記者采訪時,兒子王旭光給其父親喂水、捶背、接痰、點煙,非常細心。
從2005年至今,王旭光與殘疾的父親相依為命,不管到哪里打工,都把父親帶在身邊,悉心照料,用自己的行動詮釋責任、擔當和孝心。
16歲開始帶著父親外出打工
童年的記憶對于王旭光來說是非常苦澀的,6歲時他母親患病去世,8歲他開始學著洗衣做飯,12歲時他爸爸患了腦瘤,失去了勞動能力,被定為一級殘疾。家里種的2畝麥子僅夠糊口,買菜買油,買鹽買醋,包括小旭光上學的學費,都得向街坊鄰居借。政府每個月發(fā)的50元殘疾補貼,成了這個貧困家庭的唯一收入。村里的鄉(xiāng)黨看他們父子生活實在可憐,逢年過節(jié),給他們端點好吃的。小旭光身上穿的衣服,也是別人家孩子穿過的舊衣服。上初二那年,小旭光連買作業(yè)本的錢都沒有,當時他就做好了外出打工掙錢養(yǎng)家的準備。
2004年夏天,15歲的王旭光初中畢業(yè),他只身一人來到西安,在東郊白楊寨一家涂料廠當學徒工,每天工作11個小時,管吃管住,每月工資只有260元,而他已經很滿足了。第一次領到工資,他拿出50元給爸爸做生活費,80元給家里買了尿素和磷肥,他把過去讓人家代種的2畝麥田,收回來自己播種收割。100元還當年借鄉(xiāng)黨的錢。剩下的30元作為自己的零花錢。病殘的父親一個人在家,他不放心,每個星期天,他都要搭車回家看望父親。
在涂料廠干了一年后,16歲的王旭光跳槽到田家灣一家沙發(fā)廠打工,每月工資650元,他拿出120元,在附近租了一間房子,把父親從老家藍田安村鎮(zhèn)接到自己身邊。每天早上7點起床,倒馬桶,打掃房間,給父親買早點,喂飯。臨上班前,把喝的水、面包和暖瓶給父親放到面前,這才放心去上班。當時,他打工的是一個私人企業(yè),每天從早上8點一直干到晚上8點,工作相當辛苦。
為了改變現(xiàn)狀,2008年,他應聘到西安秦川招待所,在廚房當上了一名勤雜工,打掃衛(wèi)生、擦桌子。干了三個月后,他當上了配菜員,不但學會了各種菜品搭配,而且學會獨立負責進料、配菜、炒菜、外賣等工作環(huán)節(jié),并正式拜師學藝。他最拿手的是做魚香肉絲、塘壩魚等川味家常菜,踏實敬業(yè)的王旭光深得領導的信任,在秦川招待所一干就是七年。為了照顧父親,他花35元,買了一輛破舊的自行車,在每天中午12點——下午1點30分這個時間段,抽空回去給父親做飯喂飯。然后,再騎著自行車趕回單位上班。這時,他的工資已經漲到了2100元,但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也不像同齡人那樣泡網(wǎng)吧、吃夜市、打麻將,而是把錢積攢下來,一是給父親看病,再就是想給家里蓋幾間房子。遇到輪休放假,他就推著輪椅帶父親到大雁塔、解放路、南門、鐘樓等地方散步游玩,看到父親開心的樣子,他感到非常欣慰。
轉眼到了2014年6月,王旭光覺得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了,就到西安經二路一家飯館當上了大廚,但是由于每天工作時間太長,照顧不上父親,3個月后,他再次辭職。這時,有四五家酒店以每月4500-5000元的月薪慕名聘請他,他都因為無法照顧父親,被迫放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