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特邀專家:長安醫(yī)院急診科主任劉雅東

  省人民醫(yī)院兒童病院二病區(qū)主任劉春風

  西安市兒童醫(yī)院消化科副主任方瑩

  小學生們即將進入暑期,可對于家長們來說,孩子放假更意味著操心加倍,頭痛腦熱、摔傷扭傷等在所難免?,F(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上述現(xiàn)象,一些家長往往會依據(jù)“經(jīng)驗”,聽信一些久病成醫(yī)的“偏方”來給孩子治病,可這些“偏方”往往沒有科學依據(jù),不僅無法治愈孩子的疾病,還會因拖延時間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危險。在此讓我們聽聽專家們盤點一下日常生活中那些被用錯的“偏方”吧。 孩子在玩耍的過程中,往往喜歡把東西塞入嘴里,一不小心會把玩具的零部件等吃到肚子里。一些家長認為,只要不是尖的東西就無所謂,會在日常的排便中排出來,也有一些家長認為,多吃一些干的東西,如:饅頭、餅干等就會把異物頂出來。

  糾正:西安市兒童醫(yī)院消化科副主任方瑩如果孩子誤吞異物后有明顯流涎、嘔吐、進食困難、腹痛等癥狀,或者異物為直徑大于2cm、銳利或不規(guī)則的硬性物體,或有可疑的誤吞異物史,需緊急到醫(yī)院救治,以免耽誤病情。如果是光滑且直徑小于1.5cm的物體(如玻璃珠、圍棋子、小硬幣等),孩子也無癥狀,有隨胃腸道的蠕動與糞便一起自行排出體外的可能??梢远嘟o孩子吃些富含粗纖維的食物,如韭菜、芹菜等,以促進腸道的生理性蠕動,加速異物排出。多數(shù)異物在胃腸道里停留的時間不超過兩三天,也有三四周后才能排出的。所以每次孩子排便時,家長都應仔細檢查,直至確認異物已排出為止。在此期間,患兒一旦出現(xiàn)嘔血、腹痛、發(fā)燒或排黑色稀便,說明有嚴重的消化道損傷發(fā)生,必須去醫(yī)院急診治療。

  暑假很多孩子像個小大人一樣,幫助家長做一些家務,有時難免會在“做家務”時被開水燙傷,家長認為燙傷后趕緊抹點牙膏、醬油、紅花油等就能讓燙傷的情況有所緩解。

  糾正:長安醫(yī)院急診科主任劉雅東燙傷后,千萬不能在傷處抹任何東西。因為這些東西不具備消炎的功能,而且在涂抹過程中,有可能碰破水泡,造成感染,甚至會造成深度組織的損害。應該是在第一時間在水龍頭處不停地沖澆燙傷部位,這樣可以抑制高溫對皮膚的持續(xù)損傷,降低感染危險。如果有衣服遮擋時,提起衣服,把衣服剪開、脫掉。千萬不能給孩子脫衣服,更不能用手去擰衣服,這樣容易把受傷的皮膚撕掉,造成二次傷害。如果發(fā)現(xiàn)燒、燙傷部位僅是發(fā)紅或有一些水泡,不要試圖刺破水泡,應在水龍頭下沖最少20分鐘,如果情況嚴重,應立即送醫(yī)院救治。

  孩子對吃魚可謂是又愛又恨,喜好魚的滑嫩,卻總是苦于魚刺的阻礙,有時大口吃飯,就會不小心將魚刺卡在喉嚨,此時,家長會讓孩子再吃一些米飯,或是喝點醋,試圖讓孩子把刺咽下去。

  糾正:省人民醫(yī)院兒童病院二病區(qū)主任劉春風孩子被魚刺卡住后,首先應停止進食,做咳嗽和嘔吐的動作,這樣大部分的魚刺可以吐出來。如果吐不出來,也不能用食物硬吞,這樣很容易將刺扎得更深,不利于醫(yī)生取出,還容易造成感染,如果魚刺隨食物帶進了胃里,還可能在帶的過程中劃傷食道。用醋軟化魚刺的方法更不可取,因為魚刺泡在醋里最少需要半小時才能軟化,喝醋時間短,接觸面有限,不可能起到軟化的作用。而且孩子消化道脆弱,還會因大量的喝醋,損傷了孩子的腸胃。如果卡了魚刺,家長可以用手電筒照亮孩子口咽部,用小勺將舌背壓低,用小鑷子把刺取出。如果刺扎得深,部位比較靠里,應及時讓醫(yī)生拔出。

  夏季拉肚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尤其是暑期的孩子們,吃的多了、雜了,拉肚子就不足為奇了,一些家長將止瀉藥作為家里的常備藥,也有家長認為,拉肚子時,只要不吃瓜果蔬菜就會不治自愈。

  糾正:方瑩發(fā)現(xiàn)孩子拉肚子時,首先應檢查一下最近兩天孩子的飲食,以判斷是因飲食引起的還是因其它原因引起的。無論是什么情況引起的,首先應給孩子補充足夠的水分,以防脫水。適當減少孩子進食的次數(shù)和每餐的攝入量,以減輕孩子的胃腸負擔??梢越o孩子喝少量的鹽水、米湯、淡茶水;隨病情好轉(zhuǎn),逐漸改為進食面片湯、米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在孩子拉肚子的過程中,不能讓他喝牛奶,吃甜食、豆制品等,因為這些食物會使腸蠕動增加,引起腸脹氣,并加劇腹瀉。另外,香蕉、梨、菠菜、西瓜、白菜、紅薯等富含纖維素的蔬果可促進腸道蠕動,也不能吃。

  有些家長認為,孩子發(fā)燒后,酒精比水擦拭更能快速降溫,所以物理降溫的首先,應該是給孩子用酒精擦拭。有些老人認為,給孩子裹緊被子,多蓋幾層,讓出出汗就好了。

  糾正:劉春風孩子發(fā)燒后用酒精擦,確實能暫時性地給他降溫,但這種做法不好。酒精蒸發(fā)時確實能使皮膚涼下來,但就是因為酒精發(fā)揮作用太快了,所以會導致一些問題。如果給孩子降溫降得太快(例如用酒精或洗冷水澡),會有反作用。孩子可能會開始顫抖,這說明他的體溫將再次升高。此外,酒精也會通過皮膚和呼吸被吸入寶寶體內(nèi),引起酒精中毒。其實,孩子體溫在38.5℃以下時,最好的物理降溫法是用溫水給孩子的四肢、腹溝和腋窩擦一擦,直到孩子皮膚發(fā)紅為止,這個方法可以加快孩子的血液循環(huán)從而達到降溫的作用。如果孩子的體溫超過38.5℃,應給孩子服用一些退燒藥物。因為這個體溫超過小孩的承受能力,對于腦部內(nèi)環(huán)境來說,會影響腦細胞的生存環(huán)境?;蛘邔⒑⒆又苯铀屯t(yī)院。

  另外,給孩子包裹的里三層外三層也是錯誤的做法,這樣做不僅退不了燒還可能加重病情。小孩發(fā)燒不應該裹那么緊蓋那么厚,應該稍微解松衣服,讓孩子充分散熱。如果孩子因為發(fā)燒而全身冰冷,也不該熱捂,而應該用手搓暖孩子的四肢,做力道適當?shù)乃闹茨?,幫助孩子“回暖”。本報記者劉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