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面以面著稱,然而不少人慕名而來,卻是因為它的攪團。店里攪團雖然出名,但卻又不見菜單上標明。天下第一面西安和平門店的黃經(jīng)理打趣道: “這里的攪團是道很‘名貴’的菜?!痹瓉淼昀锏臄噲F是現(xiàn)做,從玉米面下鍋,到搟面杖把玉米糊糊攪得黏住提起來,得一個多小時。一般人等不及;一碗攪團只賣 十塊錢,又太費人工。于是食客們達成默契:“我們是來吃炒菜的。”在點菜的時候,主食直接要攪團。這樣一來,食客們能從容等待攪團上鍋;面館也借攪團招徠 了一整桌吃炒菜的客人,溢價何止十倍?;ヂ?lián)網(wǎng)時代講究跨界出奇,天下第一面則深得互聯(lián)網(wǎng)思維之精髓。就像是煮攪團的鍋里水不時往外溢,天下第一面始終在尋 找“溢出”的價值。
話說這天下第一面的攪團,何以讓人如此癡迷?凡是對飲食有些講究的人,都會明白,東西要好吃,除了工藝和調(diào)味之外,首先食材要好。天下第一面選擇食材十分 考究。天下第一面的創(chuàng)始人趙秋霞十幾年前從寶雞到西安開面館時,就到生養(yǎng)她的關中大地尋找靈感,找尋地道的東府玉米面、西府辣子、西府醋。玉米面要渭南玉 米磨的第二、第三道粉,這里的玉米飽滿透亮;辣子要石磨碾的,能讓辣椒籽滲出香來;醋也精挑細選,用農(nóng)戶自家糧食釀的醋。好食材,再加上農(nóng)村媳婦從小練就 的手藝,熱騰騰的關中攪團就出鍋了。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攪團雖好,外人又如何知道?如今已是攪團幫天下第一面造勢,但在最初,趙秋霞通過打造天下第一面的品牌,才開啟了顧客盈門的奇觀。
趙秋霞最初開面館時,她發(fā)現(xiàn)店里的長壽面總是賣得很好,想來長壽面的做法、味道,和其他面沒差很多,她就開始向顧客打聽。“哦,原來是這名字討喜!”趙秋 霞意識到,她要做一款名字能叫得響的面。2000年3月8日,“天下第一面”誕生了。當廚師站著扶梯,把面挑得和飯館門頭一樣高的時候,聚攏上來的食客們 都驚呆了!3.8米!不長也不短,趙秋霞找來米尺,在三塊案板拼起來的臺面上,把米尺一點點松開,食客們的舌頭好像也跟著趙秋霞的米尺一點點拉長。 “3.8米的長度代表著三秦大地八百里平川,也代表著陜西3800萬人民?!壁w秋霞操著西府方言給現(xiàn)場的食客們介紹道,她的丈夫嚴子農(nóng)則在一旁拍著手笑。 嚴子農(nóng)曾是西安一所大學的教授,為了支持妻子的事業(yè),他辭職下了海。夫妻倆熬夜幾宿想出來的點子,讓這個小面館徹底火了。直到現(xiàn)在,“天下第一面”依舊是 面館的保留表演項目。無論省內(nèi)、省外還是國外的客人,都想一睹這“天下第一”的真容?!啊煜碌谝幻妗惶兹?,一碗面兩碗湯。一碗一條面3.8米長,6 厘米寬,薄如紙柔似筋;兩碗湯:一碗南方海鮮營養(yǎng)湯,一碗北方酸辣臊子營養(yǎng)湯。”黃經(jīng)理介紹道,一套28元錢,平常日子就能賣上千套。
天下第一面的牌子打響了,但只是面食,如何能擴大經(jīng)營呢?攪團的出現(xiàn)就開啟了天下第一面第二波成長紅利。天下第一面用攪團當抓手,讓整個陜菜經(jīng)營也得到了更多顧客認可。
到如今,當人們見識過了各種各樣寬敞的菜館之后,還是會驚異于一個面館竟也可以有這樣大的面積。位于大雁塔北廣場的天下第一面旗艦店,面積超過1500平 方米,足有七八個普通面館那么大。在去年底,這家店還進行了一次裝修升級,在店的內(nèi)墻上重繪了關中民俗畫,又把原有的8人包間面積擴大,裝修后可以坐15 人,還可以在包間里放上供食客休息的沙發(fā)?!拔覀兊昀镉?8種面條,38種小吃,88道涼菜,108道熱菜。”黃經(jīng)理笑著說,要是沒有攪團,不知我們的炒 菜要少賣多少呢! (記者 高振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