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溫琳 記者趙爭耀)提起姜太公,這位商周時期大名鼎鼎的傳奇人物,恐怕無人不曉。傳說中的他,胯下瑞獸,鶴發(fā)童顏,文韜武略,協(xié)助武王伐紂,立下汗馬功勞。6月16日記者獲悉,經(jīng)專家考證,曾獲得2013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寶雞石鼓山墓地,其墓主人屬于姜太公的家族。
2012年6月22日,寶雞渭濱區(qū)石鼓鎮(zhèn)石咀頭村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fā)現(xiàn)一件青銅器。村民及時上報,考古人員立即跟進保護發(fā)掘,30件造型精美的禁、彝、簋、 罍、卣等青銅禮器在石鼓山3號墓葬中現(xiàn)身。在搶救性發(fā)掘結束后,省、市、區(qū)三級考古文博單位隨即組成聯(lián)合考古隊,在詳細調(diào)查與全面勘探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發(fā)掘。最終,石鼓山墓地共清理墓葬15座,出土各類文物230余件(組)。其中,多達92件的青銅禮器與26組銘文及族徽符號,又一次吸引了公眾的目光。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這不僅是中國古代青銅文化的又一次精彩亮相,也堪稱陜西乃至全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fā)現(xiàn)。
那么,石鼓山墓地究竟是誰呢?王占奎認為,此次石鼓山墓地多現(xiàn)高領袋足鬲,而高領袋足鬲是曾經(jīng)生活在寶雞當?shù)亟罩苋说奶厣锲罚瑥倪@一點說,墓主人很有可能就是姜姓周人。
石鼓山考古的種種疑云
“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在討論石鼓山中臣鼎指出:銘文后兩字應釋為‘帝后’。寶雞市考古研究所考古專家辛怡華在此基礎上提出,‘帝后’即武王之后邑姜,是姜太公之女。石鼓山3號墓4號龕的器物是邑姜以娘家人的特殊身份助葬的,高領袋足鬲是姜姓標志性器物,說明了墓主與邑姜是一個大家族?!标兾魇∥奈镨b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研究考證,認為石鼓山墓地的墓主人或?qū)儆诮募易濉?/p>
“‘帝后’一稱,首次出現(xiàn)于扶風縣莊白一號銅器窖藏出土的商尊、商卣銘文。我們曾誤釋‘帝后’為‘帝司’,認為‘帝’是指死去的先王周武王;‘司’通于‘嗣’,是指法定的王位繼承人嗣君?!鬯尽侵干形醇赐跷坏某赏酢!币那逖芯堪l(fā)現(xiàn),此次石鼓山3號墓葬出土的中臣鼎內(nèi)壁鑄銘文6字:“中臣登鼎,帝后?!薄暗酆?”在這里相當于族徽,表明中臣這個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中臣鼎銘文中的“帝后”如果釋為“帝司”,就講不通了,因為姬姓王族是不使用族徽的。
《史記。齊太公世家》說:“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绷硗猓都狻芬秴问洗呵铩吩唬骸皷|夷之土。”文獻雖然說姜太公是東夷人士,但是并沒有什么證據(jù)。姜太公的先祖為“四嶽”(四岳),說明姜太公呂尚屬于“姜氏之戎”的族人,而且有關姜太公的史跡都在西方的寶雞一帶。
“磻磎在石鼓山以東約十公里左右,姜太公的釣魚臺在磻磎以東幾公里的伐魚河谷內(nèi),唐代在此建有太公廟?!币那逭f,“太公釣于茲泉,遇文王”,姜太公的家族應該在渭河南岸,并且應當距離茲泉不遠。所以,寶雞石鼓山商周聚落遺址及其墓地屬于姜太公家族是合乎情理的,何況還有石鼓山3號墓出土的“帝后”(邑姜)家族的銅器為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