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元莉華 王永鋒
近日,省林業(yè)廳副廳長黨雙忍在其長篇博文《秦嶺國家公園——九個理由,一點建議》中,從秦嶺是中央之山、地脈之山、地氣之山、文史之山、宗圣之山、棧道之山、水源之山、生靈之山、國有之山九個方面闡述了建設秦嶺國家公園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引起關(guān)注。
建設秦嶺國家公園,夢起十年前
黨雙忍的這篇博文之所以會引起關(guān)注,在于建設秦嶺國家公園,陜西早有此夢。
2005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率先提出“秦嶺中央國家公園”的設想后,陜西就此踏上了秦嶺的“圓夢”之旅。
2007年11月24日,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陜西省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條例》。陜西為這座山立法。
2009年,時任陜西旅游局副局長、全國人大代表徐明正,在全國“兩會”上提交提案“把秦嶺生態(tài)功能保護區(qū)建成國家中央公園”。
2010年初,《大秦嶺》在央視開播,迅速在全國掀起秦嶺熱。此后,不管是坊間熱議還是政府層面的審慎考慮,建設秦嶺國家公園逐步形成共識。
陜西“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中正式提出“建設秦嶺國家公園”。可以說,陜西建設秦嶺國家公園,勢在必行。
天賦的“中央之園”
秦嶺是中國版圖中心地帶崛起的龐大山系。它西起甘肅臨洮,一路逶迤至河南魯山,綿延1600公里,南北跨度100—200公里。
黨雙忍在其提出的建立秦嶺國家公園的九個理由中,“秦嶺是中央之山”被排在首位。“中國大地的原點在西安以北40公里處的涇陽縣永樂鎮(zhèn)。最靠近中國大地原點的大山,就是東西走向、雄渾巨麗的大秦嶺。也就是說,秦嶺是中國地理上的‘中央之山’。理所當然,秦嶺國家公園是中國地理上的‘中央之園’,也是天賦的‘中央之園’?!秉h雙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除了中央之山的地緣優(yōu)勢外,秦嶺還是地脈之山、地氣之山、水源之山、生靈之山。”黨雙忍說。
大秦嶺孕育了中國四大著名江河:渭河、洛河、嘉陵江、漢江。秦嶺氣候涵蓋了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多樣的氣候造化了多樣的物種。秦嶺有種子植物197科,1007屬,3446種,占全國同類總科數(shù)的65.23%。多樣化植物造化了多樣化動物。秦嶺有脊椎動物82科642種,其中獸類142種,鳥類338種。朱鹮、大熊貓、羚牛、金絲猴、豹、林麝、金雕紅腹錦雞等珍稀瀕危動物在這里棲息。
自然與文化遺產(chǎn)并重
在地理學家眼里,秦嶺是南方、北方的分界線,是長江、黃河的分水嶺;在動物學家眼里,秦嶺將動物區(qū)系劃分為古北界和東洋界;在氣候?qū)W家眼里,秦嶺是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地帶;在文化學者眼里,黃河是母親河,秦嶺是父親山。
秦嶺陜西段是秦嶺的精華部分。正如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執(zhí)行主編單之薔所說,“中國之內(nèi)沒有哪個省能像陜西那樣集南北景觀于一身。在中國,你想體會南方與北方的不同、看南方與北方景觀的差異,那么到陜西去,更具體地說,穿越秦嶺去?!?/p>
秦嶺是陜西乃至全國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空間分布最為集中、類型最為豐富、地域組合最為完善的分布區(qū)域。“建設秦嶺國家公園,應突出自然遺產(chǎn)和文化遺產(chǎn)并重?!秉h雙忍說,秦嶺文化底蘊厚重,就像“走進秦嶺系列之開篇序言”指出的那樣,“秦嶺作為中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不僅體現(xiàn)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上,而且體現(xiàn)在文化和歷史上?!薄皼]有一座山脈像秦嶺一樣哺育中華文明進程,也沒有一座山脈像秦嶺一樣深刻地影響著中華文明進程?!?/p>
黨雙忍在博客中寫道:南秦嶺哺育了漢中,漢室、漢朝、漢人、漢字、漢文化由此定鼎。漢江與丹江交匯的丹江口地帶,則是楚文化祖庭所在。嘉陵江源出西秦嶺,在其下游成局的巴文化獨具一格。北秦嶺哺育了大關(guān)中,這里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天府之國。周秦漢唐是決定中國文化走向的四大朝代,皆奠基和崛起于北秦嶺。在地理上,大秦嶺是“中國龍脈”;在文化上,大關(guān)中是“中國龍首”。
巍巍秦嶺中,“佛、道、儒”三教薈萃,“天、地、人”競相生輝,“山、寺、廟”互補爭艷。秦嶺棧道可追溯到3000年前?!皸5狼Ю锿ㄓ谑駶h”,是中國古代山區(qū)“高速路”。
秦嶺陜西段有101個國有林場、38個森林公園、28個自然保護區(qū)、6個國家風景名勝區(qū)和1個國家地質(zhì)公園?!扒貛X是陜西最大的林區(qū)?!秉h雙忍說,秦嶺有國有森林1500多萬畝,占秦嶺森林面積的1/4。在秦嶺最核心部分,國有林場集中連片,自然保護區(qū)成群分布。秦嶺山大部分地域是限制開發(fā)和禁止開發(fā)的主體功能區(qū),適宜于構(gòu)建國家公園。
建議:建立秦嶺國家公園體制
“國家公園”是國家為了保護一個或多個典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而劃定的需要特殊保護、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區(qū)域。
保護秦嶺,陜西態(tài)度最堅決、出手速度最快、力度最大,走在了秦嶺沿線各省的前列,為建設“秦嶺國家公園”奠定了基礎,提升了信心。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國家公園體制”,中央“十三五”規(guī)劃建議提出“整合設立一批國家公園”,陜西提出打造“絲綢之路經(jīng)濟帶的新起點”,因此在陜西建設秦嶺國家公園無疑具有重要的意義。
建設秦嶺國家公園,體制是目前最大的掣肘。黨雙忍建議,要以建立秦嶺國家公園體制為前提,破除部門各自為政的束縛,沖出地方各自為戰(zhàn)的藩籬,堅持制度在前,保護優(yōu)先,科學規(guī)劃,綜合統(tǒng)籌秦嶺域內(nèi)的森林資源、水資源、地質(zhì)資源、風景資源、人文資源,整合國有林場、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qū)、風景名勝區(qū)、地質(zhì)公園,將生態(tài)保護、生態(tài)修復、旅游觀光、科普科考“四位一體”,緊密融合。
“在《陜西省秦嶺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條例》的基礎上,能否加快制定秦嶺國家公園相關(guān)條例或辦法,為‘秦嶺國家公園’建設奠定法治基礎?!秉h雙忍說,秦嶺經(jīng)過多年修復變美了,如果再經(jīng)若干年建設,秦嶺會更加美麗。秦嶺國家公園的建設,無疑將譜寫出美麗陜西建設的生態(tài)名篇,也將成為美麗陜西最靚麗、最耀眼的生態(tài)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