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羅高僧的遺址在中國成為了世界文化遺產(chǎn),而他的事跡卻不被太多人知曉。這位新羅高僧自15歲來到中國,直到84歲圓寂,就再也沒有回到他的家鄉(xiāng)——韓國慶州市,這也成為他終生的遺憾。這位新羅高僧就是圓測法師。
今年下旬,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峰會將在韓國慶州市舉辦。7月1日,西北三省韓中企業(yè)協(xié)會會長孔明、韓國《每日經(jīng)濟頻道》代表理事(CEO)金京度率韓國企業(yè)家代表團一行十余人,專程赴西安興教寺參訪圓測法師舍利塔,緬懷這位新羅高僧對中韓文化交流的深遠貢獻,同時呼吁:希望韓中兩國有關(guān)方面能采取某種形式,讓圓測法師在千年之后能夠“魂歸故里”。

圓測法師(613–696),出身新羅王族,今韓國慶州人。自幼出家,15歲赴唐都長安,師從法常、僧辯等高僧,精通漢語、梵文等六種語言,數(shù)十年研究佛法,終成一代高僧。在玄奘法師印度求法歸國后,圓測法師又拜師玄奘,成為他的著名弟子。在法相唯識學(xué)領(lǐng)域成就卓著,也是《成唯識論疏》《解深密經(jīng)疏》等重要著作的撰述者,成為著名的“西明寺大德”。
玄奘法師對圓測法師非常尊敬,稱其為“測公”。武則天則尊他為國師。新羅神文王曾幾次促請圓測歸國,都被武則天婉拒。韓國漢文學(xué)鼻祖崔致遠曾專門撰寫圓測傳記以盛贊其功德。
公元696年,圓測法師圓寂于中國,終生未能返回家鄉(xiāng)慶州。其舍利與玄奘法師、窺基法師相繼安奉于興教寺,分別放置在三座舍利塔下,并稱為“興教寺塔”。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召開的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8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會議上,“興教寺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lián)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wǎng)”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在興教寺,韓國企業(yè)家代表團以極其崇敬之心禮敬圓測法師,聽取法師的生平介紹、主要成就以及在大唐生活的歷史故事。金京度這次是專程從首爾來“看望”圓測法師,他說:“圓測法師的精神和貢獻是韓中兩國共享的文化財富。此次參訪不僅是一次心靈之旅,更是面向未來交流的起點。”孔明表示:“圓測法師是一種精神指引,激勵我們不斷努力,共同促進韓中友好。”

圓測法師不僅是佛教高僧,更是中韓賡續(xù)千年友好的重要紐帶。千年之后,這種友好依舊延續(xù)。西安市與慶州市已于1994年締結(jié)為友好城市,友好交流不斷。在佛教文化交流方面,1998年,韓國慶州佛國寺將韓國國寶級文物——圣德大王神鐘的原型復(fù)制品贈與興教寺。2015年,韓國慶尚北道向陜西省贈送了國寶級文物“多寶塔”復(fù)制品。多寶塔建于公元751年,是韓國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塔建筑之一,也坐落在佛國寺內(nèi)。

據(jù)悉,2025年亞太經(jīng)合組織(APEC)會議將于10月底11月初在圓測法師家鄉(xiāng)——韓國慶州舉行。這也是APEC會議第一次在慶州舉辦。千年古都即將迎接頂級峰會,萬眾矚目。參訪圓測塔的韓國企業(yè)家代表團表示,做為友好城市的西安與慶州,若能在此之際,采取某種形式讓圓測法師回鄉(xiāng),一來了卻了法師魂歸故里的千年夙愿,二來也成就了中韓友好交流的又一段佳話。( 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