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臺》編劇馬曉勇接受記者采訪。

  正在央視熱播的陜劇《裝臺》中,熟悉的景點、繁華的街道,誘人的美食,親切的陜普,集中呈現(xiàn)著十三朝古都西安的魅力和變遷,很多觀眾感嘆,這簡直就是一部西安的宣傳片。近日,記者采訪該劇編劇馬曉勇時,他坦言自己是西安人,這份親切感是不由自主的。

  馬曉勇擅長現(xiàn)實主義題材創(chuàng)作,曾完成《重案六組》等多部家喻戶曉的作品,文字風格鮮活有趣,擅長以小人物的視角刻畫大時代背景,人物真實、接地氣。馬曉勇說,作家陳彥所創(chuàng)作的小說《裝臺》,是用冷峻的現(xiàn)實主義筆觸描寫小人物生活,也讓自己有了“上手”的沖動。

  “原著我只看了一遍,可能每個編劇理解不同,方式不同,我的理念是看得越多,越不知道怎么改。”改編中,最讓馬曉勇頭疼的是演員人物的設(shè)置問題,“在原小說里,允許女一號一半就沒了,但在影視劇里一半就沒了女一號,演員合同怎么簽?另外,劇中前幾集突出了楊波這個人物,因為作為影視劇男二號他太靠后才出現(xiàn)不合適,還是合同不好簽,不能白來不干活。”

  《裝臺》已經(jīng)播出過半,雖然沒有太多的懸念和巨大的矛盾沖突,但仍牢牢地抓住了觀眾的心。對此,馬曉勇表示,這部戲并不強情節(jié),盡可能的是在抓人物、塑造人物。“我個人更看重人物,喜歡做有情節(jié)的人物?!?/p>

  馬曉勇表示自己是土生土長的陜西人,劇中所拍攝的美食美景、發(fā)展變遷,是不由自主展現(xiàn)出來的。“回家拍戲,像看到自己家人一樣,那種親切感,想摁也摁不住。我在西安長大,方言從小就說,要想表現(xiàn)西安的特點,接地氣,西安的語言就脫口而出。至于片中的美食,有時是在創(chuàng)作時出去吃了什么,回來順手就加在作品里?!?/p>

  由于《裝臺》劇組大部分來自西影,工作氣氛也相當松馳。片中,馬曉勇還親自上陣,飾演了令人印象深刻的黑總一角,他解釋并非出于對角色的偏愛,“也想演疤叔,一個是有別的活兒要做,二來疤叔戲太多,記不住臺詞。想演診室大夫,只是那大夫話嘮,更記不住詞。黑總說什么不說什么都一回事,可以隨意發(fā)揮,又站那兒不動,屬于置景部門?!?/p>

  相較原著,劇版《裝臺》仍然講著最真實的小人物生活,有苦難、有喧鬧、有悲涼……但也多了一些輕松、幽默和從容?!艾F(xiàn)在國家形勢這么好,如果只有憂傷,沒有笑光是哭,那是創(chuàng)作者的苦肉計。更多的觀眾需要溫馨,電視劇需要更多的人來看,最好是讓觀眾笑著笑著哭了,哭著哭著笑了。每個人的趣味不一樣,能盡量多地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挺好?!瘪R曉勇說。